|
8月10日,观众在看台为中国队助威。当日,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团金牌赛中,中国队3比0战胜日本队,获得冠军。(图源:新华社) |
中评社北京8月14日电/网评:中国体育事业大有可为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龙之朱
巴黎奥运会闭幕了,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40金27银24铜的佳绩,金牌数创境外参赛夏季奥运会最高纪录,这又是一个火热的奥运季。连日来,国人沉浸在激动与期待之中,赛场上的每一次超越与突破,都让人心潮澎湃。而在赛场外,也一次次掀起“追星”热潮,每一个优秀的运动员,都是这个夏季最闪亮的星。
为金牌欢呼,为奖牌喝彩,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生动体现。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变化也在悄然发生,越来越多的人不仅重视金牌,也重视运动员付出的努力;不仅为站在领奖台上的冠军喝彩,也为众多平凡的体育参与者鼓掌。毕竟,“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是奥运会的追求,“开放、参与、分享”同样是奥运的价值所在。
中国在巴黎奥运会上斩获91枚奖牌,被称为“金牌大国”。这是运动员一块一块硬啃下来的,无疑是可喜可贺的好事。总有一种论调,认为金牌、奖牌多了,就是锦标主义,这其实也是一种刻板思维,这不客观,对于训练场上挥洒汗水的运动员也不公平。而在另一方面,我国的体育事业也要在奖牌的基础上“超越奖牌”,积极促进全民体育事业发展,进而实现从“金牌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跨越。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要在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在全民参与方面,客观而言,近年来国民越来越重视体育健身,很多城市也兴建起很多体育设施,举办各种规模的体育赛事、健身活动。像骑行、村BA、登山、羽毛球等运动日益深入人心。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体育场地达459.27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9平方米,提前实现了《“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提出的2.6平方米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目标。
但也要看到,《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目前我国体育人口占比为37.2%,离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更何况,目前民众参与体育的宽度和深度,均有待提升。这与大家的运动习惯有关,也与工作与生活中的现实压力有关。无论如何,让老百姓嗨起来,让体育进入寻常百姓生活,在改善民众体质的同时,也会提振乃至重塑国民精神。有了如此广泛的参与基础,也会为竞技体育提供强大的支撑,从而推动全民共同建设体育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