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台湾青年政治参与新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http://www.CRNTT.com   2024-12-14 00:29:15


 
  (四)拥有巨大话语权的大众传媒间接推动

  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传媒既可以反映社会现状,又能影响社会发展,已然被视为继立法、行政、司法三大公权力之后的所谓“第四权”。这种基于宣传的重要权力使大众传媒可通过实现“话语权力”与“话语权利”的统一来展现其对社会受众的影响,自然也会影响到青年群体的政治参与。

  近年来,基于互联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普及,台湾网络媒体也日益对岛内政治生活发挥重要影响。作为互联网络和智能手机主要用户的青年群体,其政治参与也随网络媒体政治功用不断加强而“水涨船高”。据“2022台湾网路报告”统计,岛内最常用的社交媒体与即时通讯平台皆为“脸书”(Facebook),其市场占有率为61.22%,排名第二的Instagram则仅有17.17%。“脸书”在台湾青少年群体中使用率最高,是其获取网络信息最主要的工具——这意味着“脸书”等社交媒体在政治传播和舆情引导方面拥有较大的影响力,〔20〕也成为台湾青年政治参与的重要动员方式。

  网络传媒具有开放性、即时性等特点符合青年群体求新、求异、求便捷等心理需求,因此其打破了台湾青年的“政治冷漠”状态,成为青年政治参与热情高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同时也提高了青年政治参与的政治动员与组织水平,使得青年政治参与的政治影响力迅速扩大。如:台湾被广泛使用的PTT,本身就是台湾大学师生经营管理的非营利性网络社交网站,其主要作用就是面向岛内学生及青年,谈论政治、社会、经济等热点议题,提供聊天和互动的便捷平台。鉴于该平台能表达不同观点、交流各类资讯,因此迅速拥有大量的台湾青年作为主要受众和主要使用者。这也使台湾青年政治参与逐步由线上(虚拟空间)走向线下(现实社会),由网络政治参与转向现实政治参与,开启了台湾“民主转型”以来令人瞩目的社会运动新形态。但应当注意到的是,这些台湾媒体时常“泛政治化”,容易对于台湾青年产生不良诱导。〔21〕

  (五)作为政治参与主体的台湾青年自身是内在主因

  政治参与具有阶层性,即各类社会阶层的资源禀赋影响着政治参与的实际开展。就台湾青年政治参与而言,其最终要落实到岛内青年个体,幷将个体的青年政治参与逐步汇聚,形成规模效应而实现相关的政治诉求与政治目标。如果台湾青年作为社会个体,其自身对政治参与的意愿比较强烈,能投入大量的精力、物力、财力,甚至一些青年政治领袖自身就具备较强的政治动员能力、组织能力,能影响和感召其他台湾青年及民众参与到选举投票等政治活动,则这些青年个体的政治参与热情和激情无疑将更为高涨。

  现实中,受近年新冠疫情冲击和国际经济环境拖累,台湾经济增长率下降造成就业和收入呈现下滑状态,引发岛内各界尤其是青年群体的不满。2016年民进党上台以来,岛内社会逐步出现“七缺”——即缺鸡蛋、缺电力、缺医药、缺用水、缺土地、缺人力、缺人才,其治理失能使得岛内各界尤其是青年群体面临生存危机和发展困境。这其中,台湾青年近年来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其起薪只有“22K”(即新台币22000元);与此同时,还不得不面对就业疲软、物价上涨、住宅不足、房价高企、防疫乱象等,引发青年群体的诸多焦虑。曾经被誉为“千禧一代”、本应对岛内未来充满希望的台湾青年世代,难免沦落为“穷忙世代”或“厌世代”。

  基于此类切身经济权益和政治诉求,大量台湾青年尝试通过政治参与改变自身状态、提升自身收益的政治热情不断高涨,很难再受政客愚弄或甘当“鸵鸟”。通过不同的政治参与形式,台湾青年不断向台湾当局和社会各界“呛声”,提醒其及时关心青年面对的失业、低薪状况,以及青年公共事务参与渠道有待完善等议题,进而主张“世代正义”和“分配正义”,以期实现更多的政治诉求与经济权益。有台湾青年在接受英国知名媒体BBC采访时直言:此前跟随民进党搞各类“学运”,是希望改善经济状况,结果民进党当权之下,解决贫富差距、改革薪资结构、争取劳工权益、均衡居住公平等方面毫无建树,阶级固化不但没有打破还越来越差,“那我选你干吗?”更有甚者,部分台湾青年在本应奋斗的黄金时期选择“小确幸”及“躺平”,〔22〕实则是表达对于岛内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不满。

  四、结语

  “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复兴。”〔23〕实现民族复兴需要包括台湾青年在内的两岸同胞共同奋斗,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同样需要包括台湾青年在内的两岸同胞携手努力。“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两岸青年好,两岸未来才会好。”〔24〕历经多次青年政治运动,作为台湾现实社会重要组成、未来社会各项建设的生力军与主力军的台湾青年,其政治参与的意愿逐渐增强,政治影响及政治作用也日益凸显。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25〕面对两岸统一、民族复兴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海峡两岸的各界专家学者需要准确、全面地认识台湾青年政治参与的作用与价值,研究其内在规律,充实和丰富青年政治理论与实践的同时,积极助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祖国统一。

  基金项目:本文为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协同创新研究项目《新时代台港澳青年政治参与的实现路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1CCXJ20)、2022年度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新时代鲁台青年儒家文化认同的主要差异及其文化融合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2-YYFX-25)阶段性成果。

  注释:

  〔1〕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0页。

  〔2〕《习近平给参加海峡青年论坛的台湾青年回信》,《人民日报》2022年7月13日第01版。

  〔3〕[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张绍宗译,北京: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9-10页。

  〔4〕刘匡宇:《台湾青年世代缘何“反噬民进党”》,《两岸关系》2023年第11期。

  〔5〕王鸿志:《台湾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年选民政治参与研究——以 2014年“九合一”选举为例》,《台海研究》2015年第4期。

  〔6〕王浦劬等:《政治学基础》(第四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215-219页。

  〔7〕[德]马克斯·韦伯:《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甘阳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第98-99页。 

  〔8〕刘凌斌:《台湾青年的政治认同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青年探索》2016年第1期。

  〔9〕吴宜:《台湾地区2024年“二合一”选举结果及影响分析》,《台湾研究集刊》2024年第1期。

  〔10〕TVBS民意调查中心:《2024年“大选”支持度调查》2024年1月1日,https://www.tvbs.com.tw/poll-center,最后访问时间:2024年6月20日。

  〔11〕海泽龙:《青年政治学:理论与实践》,北京:新华出版社,2021年,第89页。

  〔12〕王程:《民粹主义在台湾:“民粹式民主”的生成及其危机》,《台湾研究》2022年第1期。

  〔13〕《台湾上万名年轻人上街抗议民进党:当初投票给你 如今非常失望》,中国网,2023年7月18日,http://news.china.com.cn/2023-07/18/content_92791026.htm,访问日期:2024年4月10日。

  〔14〕[美]查尔斯·蒂利、西德尼·塔罗:《抗争政治》,李义中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年,第18-31页。

  〔15〕《台湾数十个团体5万人上街 反对民进党当局荒唐施政》,《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11月24日第04版。

  〔16〕王平:《护航“美猪” 民进党当局丑态毕露》,《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12月24日第03版。

  〔17〕张文生、何长清:《选举与民意:2022 年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评析》,《台湾研究》2023年第1期。

  〔18〕李立、蔡玲:《2024年台湾选举结果评析》,《统一论坛》2024年第1期。

  〔19〕锺厚涛、傅强:《台湾青年群体政治参与主要特点及其影响》,《统一论坛》2019年第3期。

  〔20〕吕玲瑶、尚红娟:《台湾地区青少年键盘参政行为研究》,《台海研究》2023年第3期。

  〔21〕冯子珈:《两岸青年心灵契合的文化认同视角:内涵、内驱功能、困境及路径选择》,《台海研究》2023年第4期。

  〔22〕陈雅婧、王建民:《台湾青年“小确幸”与“躺平”文化现象渊源、特征与选择》,《统一论坛》2024年第1期。

  〔23〕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8页。

  〔24〕《习近平会见马英九一行》,《人民日报》2024年4月11日第1版。

  〔25〕《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张景、张松辉注,中华书局,2021年。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4年10月号,总第322期,P14-22)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