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图:渔护署人员在嘉年华介绍农展区的智能种植照明系统。右图:农展区内展示现代化农用机械和多项种植科技。(图源:大公报) |
中评社北京1月4日电/据大公报报导,本地渔农产品因其新鲜,受到不少市民青睐。不过,每种农作物的产出可谓“粒粒皆辛苦”,在极端天气与人手不足等问题下,本地农业从业员面对极大挑战,他们希望借助科技发展农业来突破难点,并吸引更多年轻人入行。
极端天气野猪为患最困扰
在本地渔农美食嘉年华参与设立摊位、山林农场负责人钟泽垣昨日向大公报记者表示,他务农多年,认为极端天气和野猪等野生动物滋扰最困扰。他说,今年带了大约百余斤农作物参加嘉年华,若非受天气影响,产量可以更高。他表示,全球暖化下去年11月等冬季月份的雨水较多,气候过于湿热,影响姜等植物产量。而野猪数量众多,农田作物常遭野猪拱土破坏。
青年协会有机农庄高级农庄经理彭玉婷向大公报记者表示,除了受到天气影响外,人手不足、土地资源紧张,亦影响本港的农业发展。《渔农业可持续发展蓝图》鼓励本地农场更多采用环保和现代化作业模式,她表示认同,认为发展科技农业是未来趋势。她又说,农庄有意在今年中推出教育活动,增加年轻人认识科技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