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存在供需两端一头热一头冷的情况。从供给侧看,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活跃,技术、算法、模型和解决方案不断迭代升级,企业将工业领域视为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重要市场;从需求侧看,整体应用意愿参差不齐,大型企业有资源有能力,许多中小企业因为缺钱、缺人、缺技术,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积极性不高、应用程度低。这导致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供给侧较热、在需求端较冷,表现为先进制造业落地场景多,一般制造业推进难,头部企业落地较好,中小制造企业较多持观望态度。
推动人工智能更深入赋能工业,需着力降低其应用门槛。工业场景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精度要求高,容错率低,各细分行业要求差异化较大,需要提高人工智能技术的专业性、可靠性,针对不同行业、企业推出更适用普惠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行业发展,标准先行。工信部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日前成立,主要负责人工智能评估测试、运营运维等领域行业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将有助于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打破技术壁垒。
技术进步是降低人工智能应用门槛的关键。这有待加大科研投入,强化自主研发能力,在智能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取得更多突破。夯实算力、算法、数据等技术底座,培育若干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大力发展智能产品,推广智能化软件应用,促进家电、手机等消费终端向强智能升级。更好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既鼓励产学研合作,支持龙头企业打造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标杆;也建好服务中小创新企业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降低其参与人工智能市场的门槛,形成百花齐放的市场竞争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