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11日电/据人民网报导,初冬时节,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一家养老院的活动室里,满头银丝的张奶奶轻抚古筝,一曲《茉莉花》宛转悠扬,赢得周围老人的一片赞叹。“房间清扫、送餐上门、医疗保障……入住养老公寓后,我们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很精彩。”张奶奶说。
“近几年,老百姓对养老服务的刚性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失能失智老人长期照护的需求,推动养老公寓设施进行更多适老化改造。”该养老公寓所属集团负责人表示,“非常感谢当地银行机构提供的3000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让我们营运资金有了保障,也为我们做好养老服务增添了底气。”
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取得长足进展。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达40.4万个,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升到了62.2%。《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工具余额21亿元,累计支持金融机构发放优惠贷款30亿元,较上季度增长13%,惠及普惠养老服务机构87家、老年产品制造企业4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当前,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及养老服务机构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仍面临着资金不足,融资相对较难等问题,对银行信贷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这其中既有养老服务小微企业本身投资期限长、盈利水平不佳,缺少合规足值抵质押物问题,也有针对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创新不够的因素。”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
日前发布的《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到2029年,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服务能力和水平显着增强,扩容提质增效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优化。
在大力发展养老金融方面,《意见》明确,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满足养老服务机构信贷融资需求。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对养老服务小微企业贷款担保支持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