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13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在江苏无锡共同主持第二十二次中法战略对话。(图片来源:外交部网站) |
中评社香港1月21日电/近期,沙特、土耳其、伊朗等中东六国外长和海合会秘书长访华,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访华幷举行第二十二次中法战略对话。在疫情尚未消褪的背景下,中东地区和欧洲的政要亲临中国,与中国高层“面对面”互动,凸显了中国在区域与全球治理中的“被需要”程度,以及中国在相关事务上的“话事份量”。
法国《欧洲时报》1月21日载文《多国政要密集访华,凸显中国全球治理中的分量》,文章说,“貌似幷没什么大事发生,但中东外长密集访华”,外媒这一观察,点出了中东外长纷至沓来“偶然中的必然”。此轮“中东外交旋风”,被视为继2021年3月王毅七天访问中东六国后的一次“回访”,表明中国与中东之间步入“有来有往、彼此信任”的轨道,也表明中国在形塑中东秩序中扮演越来越吃重的角色。
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访华,同样是偶然与必然交织的结果。一方面,自2001年启动的中法战略对话,已成为中法之间的机制性会晤,博纳此访带着这一常规任务;另一方面,近段时间以来,法国国内、欧盟内部以及中欧关系之间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负能量累积,中法之间需要机会来澄清及协调。
越来越多国家,包括曾是美国“势力范围”或盟友的国家,愿意以务实姿态“亲近”中国,这是美国等国不愿看到的却也是真实发生的。
从政治层面看,区域或全球治理离不开“中国方案”。
长期以来,中东地区局势动荡,“恩怨情仇”连番上演,伊朗和阿拉伯国家、伊朗和土耳其、土耳其和阿拉伯国家都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域内国家、域外力量深度勾连博弈,被认为是影响地区稳定和全球安全的火药桶。随着美国从中东地区抽身,中东多国把“镇场”的希望锁定在中国身上,中国提出的实现中东安全稳定五点倡议等主张得到了积极反馈。在一系列地区热点问题中,伊核问题尤为棘手复杂,正在维也纳进行的伊核协议谈判进入关键期,美国和伊朗依旧难谈拢,中国的斡旋角色和建设性作用被寄予高期待。
近来中欧之间,敏感点多。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希望在任期内发挥稳定中欧关系的作用,尽早拜访中国幷与中国就重大问题对表,是诚意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