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洪治穿戴潜水装备下水。 |
中评社北京4月26日电/近日,记者来到东部战区海军某机动救捞中队,恰逢多功能潜训馆开展重装潜水课目训练,记者便以“见习潜水员”身份参加了这次训练。
走进多功能潜训馆,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个按深度划分区域的潜水池。池水清澈见底,粼粼波光下,潜水员作业动作清晰可见。这种环境有利于教练员进行岸上指导、精准施训。
池边,一名潜水员正在换装,记者按教练员要求认真观摩学习动作要领。很快,换好作训服的潜水员在几名战友帮助下,穿上连体潜水服、背上氧气瓶、戴好潜水头盔。随后他走到池边,抱着管线的战友紧随其后,麻利地检查管线余量。
一切准备就绪,“噗通”,潜水员跳进池中。
“这个课目看起来并不难。”不断在心中重复着刚才看到的步骤,记者跃跃欲试。换装时,记者按规定穿上连体潜水服,并用力把拉链拉牢,又仔细检查了手腕、脖子处的密封情况。
着装完毕并确认通信正常后,记者双腿发力准备起身,结果屁股刚离开座位,就被笨重的装备生生“拽”了回去。
“真是看时容易做时难!”记者暗自思忖,重新调整呼吸,双手和大腿同时发力,配合腰部力量,再一次进行尝试。
“这身装备可不轻!”站起身后,记者不由得感叹。在训练前的理论知识学习中,记者瞭解到,相较之前的老式装备,如今身上穿的这套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装备已是轻便了许多。
受制于潜水装备,记者只能缓慢前行。走到池边,自知无法像战友们那样“潇洒”一跳,记者便小心翼翼地顺着扶梯下水。随着身体一步步往下探,水压迫着潜水服,记者体会到了明显的束缚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