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专译:美前高官著书称中美应从点滴积累互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13 09:39:47


斯坦伯格与欧汉龙合着新书《战略再保证与决心》封面
  中评社香港5月13日电(记者 孙仪威编译报道)在奥巴马第一任政府的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与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欧汉龙(Michael O'Hanlon)合着的新书《战略再保证与决心:21世纪美中关系(Strategic Reassurance and Resolve:U.S.-China Relations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中建议美国对中国实施“礼尚往来”的战略——先单方面对事态作出积极改变,并根据对方的动作来进行下一步调整。《外交官》杂志网站刊载了卡特政府高级顾问、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教授阿米塔伊•埃茨昂尼(Amitai Etzioni)文章肯定了这一思想并指出,每一个小的调整都能作为一块基石,构筑中美两国之间的互信,降低两国误判风险,为两国开展更大的合作开创道路。全文编译如下:

  人们目前对于美中关系的关注仍然不够,而我们为什么要对美中关系投入更多的关注?詹姆斯•斯坦伯格与欧汉龙的新书《战略再保证与决心:21世纪美中关系》给予了我们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以及一个并不怎么显而易见的原因。其中显而易见的原因是,这本书的两位作者都属于美中关系这个关键领域里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斯坦伯格系奥巴马第一任政府的常务副国务卿,在中国问题上,他以强硬但具建设性的思想在学术与智库圈中着称。而欧汉龙则是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尽管他是个鹰派,但在华盛顿,但凡涉及国家安全事务,他都是主要的人物之一。

  而并不怎么显而易见的原因则是书中所论述的美国战略的优点。两位作者认为,相对于谈判协商,在自我约束与减低战争的范围或强度方面,美国的战略更多地倚重“礼尚往来(tit for tat)”的手段。在我看来,“礼尚往来”指的是双方都单方面地采取行动,同时也都认为对方会以相似的手段来回应。而“礼尚往来”的好处在于不用在文字方面像律师那样争论不休,两国都不用寻求各种部门和权力机构的批准,尤其是美国参议院(或者中国类似的立法机构)的,那一般都是很难获得的。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和平战略”(Strategy of Peace)就是“礼尚往来”能够得以有效实施的一个强有力的例证。肯尼迪于1963年6月10日在美利坚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发表演说时正式推出了这一战略,当时正值冷战紧张的高峰。肯尼迪宣布了第一个单边计划:美国将停止所有的大气层核武器实验,并且不会再度恢复,除非另一个国家这么做了。作为回应,苏联政府的报纸《真理报(Izvestia and Pravda)》对肯尼迪的讲话进行了全文转载,并在一千万读者中广为传播。在当时,西方领导人的讲话很少能受到这种程度的关注。莫斯科的广播干扰器也暂时关闭,让苏联民众可以听到肯尼迪讲话的录音。美国的媒体亦报道了苏联的反应,而苏联此举本身也起到了一定的缓解紧张的作用。可以说,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当时的作为是与肯尼迪的计划相呼应的。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专题: 中评社编译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