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林龙安:施政报告构想好 须听民意完善落实
http://www.CRNTT.com   2020-11-26 12:08:52


  中评社香港11月26日电/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会长、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禹洲集团主席林龙安认为,特首林郑月娥昨日发表任内第4份施政报告,内容反映了中央政府对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大力支持。施政报告方向正确,须听民意完善落实。

  施政报告列举了中央支持香港的24项政策措施,包括港人北上获得税务优惠、购房便利、青年创业支援、科技经费“过河”、律师和建筑专业服务开放,最近又增加了容许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指定港资医疗机构,使用已在香港注册的药物和常用的医疗仪器、放宽内地人类遗传资源过境香港作研究用途、在港珠澳大桥实施不设配额的“港车北上”的便利和加快落实“跨境理财通”等。 

  “港车北上”有利香港专业人士和居民以自驾的方式到广东省作短期商务、探亲或旅游。粤港政府将参考计划在大桥的实施经验,积极研究把计划延伸至一个港深陆路口岸,让香港私家车可以穿梭粤东粤西。这对于香港和大湾区的融合将起到促进作用。 

   20亿元吸海外创科人才构想好 

  另外一个推动大学毕业生北上工作的计划,政府津贴工资,毕业生可以大开眼界,在创新科技领域学习新技能,如果有兴趣的可以留下来创业。这些港人将来可成为世界高科技与内地高端产业合作的中介人,也有利香港成为大湾区的高科技集资中心。目前的名额仅有2,000个,我们希望政府将来会逐步增加名额。 

  特首在报告中建议动用20亿元,推出为期5年的“杰出创科学人计划”,以汇聚在海外工作的创科人才。这个构想非常好,估计能够吸引世界上顶尖的创科人才来港发展科研和讲学。希望八间大学未来要设立一些涉及科技革命的新学科,培养本港的科技人才,改变以往大学重点培养工商行政管理人才、医生和律师的局面。 

  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也集中落墨提及香港的樽颈地带,即时房屋供应问题,不过这些房屋供应的计划,并非三四年之内就可以兑现。“明日大屿”计划,单是研究填海问题就要花上4年,即使顺风顺水,新的填海区卖出第一块地,也要到2030年。房屋问题和填海问题,民间的智慧肯定比政务官为多,希望有关官员能够落基层,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要改变什么事情都聘请顾问公司做研究,研究结果出来又不实用的旧格局。新的政策方向,必须要有新的落实方式,对没有效率的制度和规章必须进行改革。 

    倾听民意完善政策加快落实 

  政府提出了全面加强国安教育和改革通识科,强调对失德老师零容忍,并且强化入职前后培训。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不过,由于在港英政府年代,教育局已经将学校的管理大权,下放到办学的机构和校长的手里,因此,教协振振有词,提出了“学校专业引导”、“学校专业自主”的方向,对抗施政报告的改革,加上国际势力的插手,今后教育领域改革和反改革的斗争仍然会相当尖锐。 

  香港有30多万人在大湾区生活和工作,但施政报告仍然未有提出港人在明年的立法会选举时可在大湾区投票的安排。其实办法很简单,设立一两个大湾区的功能议席,由居住在大湾区的香港永久居民使用挂号信投票,这样就不用再拖延下去,也不必考虑反对派提出的其他的海外居民的投票权问题。因为其他海外地区,并不是中国的一部分,而且有更多海外的香港居民,拿了外国护照,已经出现了双重国籍问题,他们无论是作为候选人和投票人,并不符合香港公职人员选举的候选人和投票人资格。 

  施政报告大方向正确,值得肯定。由于有很多细节尚未明确,落实又需要很多资源和设立时间表和操作细节。因此,行政长官和有关官员应该进行详细的解说,在解说的过程中,澄清各种谣言和不实之词,并认真吸取民间意见,使政策更完善、实施更顺畅。 

    文字来源文汇报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