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2017年以来,我们连续五年统筹生态环境系统的骨干力量近5万人次,用时1300多天,在京津冀及周边等重点区域,压茬开展了105个轮次的大气污染防治监督帮扶,一轮压着一轮,在紧张的时候每年祗有春节大家可以休息几天,其他的时间都在现场,累计检查了超过210多万个点位,推动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超过28万个,切实推动重点区域大气质量持续改善。
还比如从2018年底开始试点,我们大规模地持续开展入河入海排污口的排查,首先在长江干流以及岷江等9个重要的支流开始,先用无人机飞行了2300多架次进行遥感排查,遥感区域覆盖4.6万平方公里。在遥感基础上,我们仍然采用“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在全国抽调了骨干力量4600余人,分成1263个工作小组,沿着岸线累计行程超过18万公里,共排查出60292个各种各样的口子。这个数是之前地方所掌握的30倍。这6万多个口子是我们排查人员沿着岸线克服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动用了一些技术手段,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大家都知道,水里的各种污染物基本上都是通过各种口子排出去的,因此我们把各类口子查清楚、管起来,意义重大,非常值得,将为今后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奠定重要基础。目前黄河流域等其他流域的排查也都在进行中。
二是坚决维护法律权威。我们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推动生态环保法律法规落地见效。这里有两组数据,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以来,我们累计查办按日连续处罚等重点案件共计17万多件;“十三五”全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83.3万件,较“十二五”增长了1.4倍。
此外,我们推动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的衔接机制,2016年、2018年分别严肃查处了两起典型环境质量监测数据造假案件,23人被追究了刑事责任,这在生态环保历史上是第一次因数据造假被判刑。这23人中最多的被判刑两年,最少的也在半年左右,这极大地发挥了震慑作用。在对恶意违法企业严惩重罚的同时,我们持续优化执法方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探索对4.2万余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进行分类监管,强化非现场执法,努力做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另外,在执法过程中,广泛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及移动执法等一些先进的技术装备,大大提高了我们队伍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是全力保障群众环境权益。连续四年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完成了全国2804个饮用水水源地的10363个问题的整治,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有力提升了涉及到7.7亿人的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水平。我们连续六年开展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达标排放专项整治,全面实现垃圾焚烧发电厂“装、树、联”。所谓“装”要求垃圾发电厂安装在线监测仪器;所谓“树”是指这些电厂在厂区的大门口显着位置要树一块显示屏,显示屏上显示这个企业的排放数据;所谓“联”是指要与各级监管部门进行联网。“装、树、联”完成以后所有的监测数据均实时监控并向社会公开。与此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综合性政策措施,督促企业全面落实环保法律法规。现在看来,这个专项整治效果明显,目前所有的垃圾焚烧发电厂5项大气污染物和炉温达标率稳定在99%以上,从根本上扭转了社会公众对垃圾焚烧企业的看法,有力地促进了垃圾焚烧产业的快速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