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复国。(中评社 资料照) |
中评社高雄7月27日电(记者 蒋继平)针对中美天津会谈,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复国接受中评社访问分析,中美双方矛盾相当深,难以一次讨论就解决,但中美之间高层对话联系管道却从2018年断掉至今,拜登今年一月上任至今半年也没有恢复,拜登多边主义连结盟友围堵中国的大战略更需要与中国直接的沟通管道,和特朗普不仰赖盟友直接发难不同,拜登更需要防火墙、围栏避免彼此误判。
刘复国指出,这次会谈并非要谈判什么具体内容,而是双方都有意愿要相互沟通的重要意涵,但是否沟通就可化解矛盾,还要打问号,但从会谈人员与形式的波折安排上,最终美国能够接受,中国也展现弹性,显示双方都还有意愿谈下去,相信这次双方讨论完后,未来还会就紧急外交事务,特别是十月份的中美高峰会来持续沟通协调。
刘复国,现职为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科学院亚太英语博士学程教授。学术专长:亚太区域安全、“国家安全”、外交政策与美国东亚战略。过去曾担任政大创新国际学院院长、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美国与欧洲研究所所长。
美国副国务卿舍曼26日在天津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会谈。
刘复国分析,目前中美之间氛围并不是很好,这次中美双方见面,中方显然对于这场会议是否改变任何实质状况,并没有抱很高期待,美方也很清楚这次会谈不是要做任何实质议题的谈判,主要就是建立中美之间比较高层的沟通管道,因为目前中美高层欠缺沟通管道,且从拜登一月上任至今没有任何沟通管道。
刘复国表示,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批评美国的对抗、竞争、合作3分法,是遏制打压中国的障眼法;王毅也有特别提到,美国谈的议题并不是中国所期待的。这都明白表示这是美国单方面提出来议题,好像都是美国在选择适当时机做适当的事,但外交运作应该是双方都要合宜,不见得中国就要配合美国演出的意思。
对这场天津会谈最后仍顺利举行完毕,刘复国表示,中国也认为双方气氛不佳,应该要有适当管道相互沟通。但美国则是非常制式的思维,认为外交上该部署的都差不多了,希望双方竞争的部分不要因为升高紧张,而进行对抗或演变成冲突,美国希望中美间有沟通管道,美国设定这场会谈并没有实质性议题要磋商,此次比较具体的事情就是十月份的高峰会。
刘复国指出,任何国家要安排高峰会双方“元首”见面前,依外交惯例双方“外交部”对“外交部”要就各个层面政策的议题密切协商,议定要协商的议题,同时也需就外交礼仪做好妥善的安排。但眼下的氛围和2017年特朗普访问中国当时不一样,从一月拜登上任至今半年,不管是批判中国或连结其他盟友对抗中国的态势,形成整个氛围在国际舆论上沸沸扬扬。一如此次中美天津会谈般,双方并无太多交集与共识,但是因为不同的政策目的,双方需要创造中美高峰会之可能性。
中美峰会是否有机会在十月举行?
刘复国表示,目前观察起来,中国也认为不管双方闹得多不愉快,若利用“元首”见面的机会,对于界定未来3年多、也就是拜登任内的中美关系应该是有正面效益,中国并不排除高峰会的可能,只是双方的气氛不是很理想,美国在会前也明白列出很多政策敏感议题直接挑战北京,也被中方认为不够厚道。目前看起来双方虽都有意愿朝十月中美峰会的方向走,但这中间双方还有许多歧见与困难需要一一克服。
为何美国强调需要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护栏(guardrails)”,确保双方关系不会转向变为冲突?
刘复国表示,2001年曾经发生“中美撞机事件”,当时才发现中美之间没有完整沟通机制,若发生误判采取强力作为,可能中美就会发生军事冲突。之后经过这么长时间互动,中美双方之间再有矛盾都透过对话管道协商,但对话机制在特朗普第二年任期、也就是2018年之后,双方联系管道都停了,拜登上任迄今也没建立管道。
刘复国表示,中美间之相互矛盾这么复杂,在南海、人权、网路安全、经贸等各个层面,双方意见都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相当危险,按照美国与其他国家接触的经验,具有沟通管道非常重要,双方矛盾存在没有办法解决是可以想见的,但至少要有一个安全阀,一个护栏,不要让矛盾升级为冲突的构想。
为何拜登上任后“更”需要沟通管道?
刘复国表示,拜登是打正规战,连结盟友一起来对抗中国,但是看起来拜登也是不求战、不希望爆发战争,所以有稳定协商机制可以沟通避免误判。特朗普是单边主义并不仰赖盟友,有不同意见就发难、直接批判中国,并没有连结其他国家,特朗普对中国就是在科技、经贸几个面向进行压制,在南海进行军事演习或采行航行自由行动。因此,拜登讲究大战略包围圈,更加需要建立沟通管道,避免双方发生误判就增加爆发冲突的可能性。换言之,美国在对抗、竞争、合作政策之间灵活运用,是维持美国最大利益的政策取向。
为何这次选择在天津对谈,而不是在北京?
刘复国表示,因为3月份中美高层对话也不是安排在华府,而是阿拉斯加的安克治,可以想见也是一种外交对等的安排,刻意安排在首都之外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