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国会大厦。(中评社 资料照) |
中评社台北9月14日电/美国参议院外委会14日将审议“台湾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内含多项提升美台外交关系的作为,包括推动驻美代表处改名等,挑动“一中”敏感神经。
中央社指出,不过,美国立法程序繁琐费时,即便法案14日在参议院外委会过关,还须在本届国会明年1月期满前在参、众两院通过,才能递交美国总统签署后生效。且历经层层关卡后,法案内容势必会有所修改,最终与最初版本可能有不小差异。“台湾政策法案”是否能成为美国法律,改变美国对台政策的幅度最后又会有多大,还有待观察。
立场鲜明的共和党籍参议员卢比欧(Marco Rubio)2020年与民主党籍参议员默克利(Jeff Merkley)提出“台湾关系强化法案”(Taiwan Relations Reinforcement Act),盼多方提升美台关系。但法案未能在上届国会结束前排上参议院外委会议程,最后无疾而终;去年3月卷土重来,也尚未有任何进展。
今年6月参议院外委会主席梅南德兹(Bob Menendez)亲自出马,与共和党籍参议员葛兰姆(Lindsey Graham)联手提出“台湾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顺利让法案排上委员会议程。
其中“外交”部分因为敏感性高,且改变幅度显着,特别受到外界瞩目,也引起拜登政府关切。
彭博8月初引述知情人士指出,白宫对法案内容有疑虑,正游说民主党议员踩剎车。白宫国安会发言人华森(Adrienne Watson)当时证实,白宫确实对部分条文感到关切,包括可能破坏且与美国长年“一中政策”相抵触的内文。
参议院外委会日前表示,两党议员目前仍就“台湾政策法案”修正案进行最后协商,最新版本要14日后才可能出炉。但根据法案目前版本,不难看出白宫关切的条文是哪些。
首先,法案将推动驻美国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简称驻美处,TECRO)更名为“台湾代表处”(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
再来是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办事处处长任命一事。法案要求AIT处长任命应比照美国驻外大使提名程序,须经参议院确认同意,且职称应改为“代表”(Representative),等于在台美无正式外交关系下,变相以“邦交国”同等方式对待台湾。
针对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台湾政策法草案指,该决议并未处理台湾代表权问题,也未含任何攸关“台湾主权”的声明。
此外,法案要求美国国务卿在法案生效90天内废除不允许台湾在联邦机构内展示主权象征符号,包括“中华民国”国旗或军服等相关内规。
军事方面,最受注意的条文有两条,一是赋予台湾“主要非北约盟友”(major non-NATO ally,MNNA)地位,二是未来4年提供台湾45亿美元(约新台币1410亿元)外国军事融资资金。
目前有19国被美国赋予MNNA地位,包括阿富汗、日本、韩国、菲律宾及泰国等。虽然美国国务院2003财政年度预算授权法案即要求美方用MNNA同等方式对待台湾,但法案将正式赋予台湾这个地位。
法案也将修改“台湾关系法”,授权增卖台湾有助吓阻解放军“侵略”的武器,并优先处理台湾军购请求;另外,法案要求美台建立全面性训练计划,内含兵推、军演,让美台得以发展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协助两方军队熟悉彼此,并增进台湾防卫能力。
此外,法案要求美国总统,若中国政府大规模升级对台恶意行径,且行径对台湾治理制度、领土完整性产生重大影响,应制裁中国高层,可动用制裁手段包括冻结在美资产、禁止入境、撤销签证等。若任何外国人士或机构重大干预台湾民主程序,抑或是以破坏台湾稳定为目标,从事“恶意”网路行为或穿越“台海中线”的军演,法案也要求总统予以制裁。
在其他领域,法案包含近年许多常见友台条文,包括呼吁美台洽签双边贸易协定、把台湾纳入由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架构”(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IPEF)、协助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等。
为强化美台文化连结,扩大美国人民对印太区域的瞭解,法案也要求国务卿建立“台湾学人计划”,送美国政府人员及其他符合资格民众,赴台学习华语并进入台湾政府或民间机构实习,时间最长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