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
中评社╱题:“‘逼统’战略:理论内涵、驱动因素及实施路径” 作者:陈先才(厦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南强重点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令军(厦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1949年以来,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第一选择。民进党当局的谋“独”行径导致两岸关系紧张,严重危害台海和平稳定,破坏和平统一的前景,是争取和平统一进程中必须清除的障碍。当前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都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推进祖国完全统一面临着新的形势,需要在坚持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下,推进“逼统”战略的实施,把握两岸关系的主导权和主动权,将大陆对台工作的战略优势转化为推动国家统一进程不断前进的战略胜势。
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爆发,欧洲大陆战火重燃,波及整个世界。俄乌冲突不仅引起人们对大国战略、北约东扩等问题的持续关注,也使得“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在台湾岛内成为最热的话题。尽管乌克兰问题与台湾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没有任何的可比性,但是随着事态进一步升级,民进党当局不断藉乌克兰问题碰瓷、蹭热点,在岛内恶意炒作所谓大陆“军事威胁”,疯狂操弄“反中仇中”议题,充分暴露其“倚美抗中”、“倚美谋独”的险恶用心。对于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肆意谋“独”挑衅,勾连外部势力对抗大陆,图谋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大陆方面早就强调指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独”分裂势力继续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大陆方面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1〕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涉台论述中所强调的,“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中国决不会在任何外来干涉的压力面前退缩,决不会容忍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受到任何损害。始终坚持做好以非和平方式及其他一切必要措施应对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重大事变的充分准备。如何理解非和平方式以及其他必要措施?这里其实就涉及到一个“逼统台湾”的问题。
一、问题提出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体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华智慧,既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又有利于统一后台湾长治久安。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2〕但是,自2016年民进党上台以来,台湾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单方面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在岛内大肆煽动两岸敌意,升高两岸对抗,致使两岸关系急转直下。2022年新年伊始,蔡英文利用所谓“元旦讲话”公然抛出“四个坚持”的说法,妄图以新“两国论”为两岸关系定调,将台海形势带入极其危险的境地。在此情况下,民间社会包括涉台学者在坚持和平统一的大框架下,对台海局势的走向,以及国家最终统一问题提出了不少的看法与观点。倪永杰(2020)提出,应借鉴古今中外统一模式与路径,在中华文化指引下,集成两岸及海内外华人智慧,采取一切手段,团结一切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运用和战两手、文武两策,演绎新时代的王道与霸道,推动两岸关系融合发展,将台海两岸推进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阻来犯之敌”的境界,最终完成统一。他的这种观点也被简化为“智统”。田苇杭(2017)认为,“武统”与“和统”是一对密不可分的矛盾体,如果没有“武力”作为后盾与保障,和平统一的难度更大甚至可能面临错失统一的风险,维护国家统一的“利剑”虽然不一定成天摆弄,但一定要高悬在“台独”分子的头顶。邱毅(2021)提出,把“武统”与“和统”有机融合,最可能的统一模式是“以武统开始,以和统结束”的施琅模式,他强调面对“台独”在岛内猖獗,把握住特定踩红线的机会,集结重兵部署,“武统”大军枕戈待旦。当前民间关于“武统”声浪的持续高涨,反映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随着中国大陆实力的不断增强,民众希望加快解决台湾问题的节奏。就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策略或手段而言,无论是“和统”、“武统”、“智统”、“合统”以及“逼统”等提法,都是从独特的视角出发的一些思考。尤其是近年来民间不断讨论的“逼统”概念,无疑对于结合自身日益增长的实力,打破当前台海僵局,实质推进国家统一进程,具有一定的建设性。所谓“逼统”,其实质就是通过一定的强制性手段来形塑、引导或者逼迫台湾当局走向统一的道路。“逼统”的概念虽然比较宽泛,但其本质还是属于和平统一的范畴。
诚然,国家统一理论及统一模式的探索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在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之下,两岸民间及学术界面对日趋严峻的台海形势,提出“逼统”等相关概念,对于有效打击“台独”分裂势力,推进国家统一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启发价值。但是,对于什么是“逼统”、“逼统”的战略框架以及“逼统”的实施路径等问题,学术界尚缺少一个相对清晰、完整的论述。从学理上进一步探讨“逼统”的内涵、框架、驱动因素和实施路径,有其必要的价值。
二、“逼统”战略的理论内涵及其战略框架建构
(一)“逼统”战略的理论来源及相关概念比较
什么是“逼统”?简单来说,“逼统”就是逼迫台湾走向统一之路。本文特指综合统筹运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种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逼统”首先是一项战略规划,它明确了统一的方向和目标,提出阶段性的方针政策及行动指南,筹画推进统一的过程以及指导性措施和对策。其次,“逼统”也是一种手段,它服从于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是大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落实“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方法和路径。
1.“逼统”战略的理论来源
中国古代《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是“逼统”战略的历史基础。中国古典军事文化源远流长,以孙子为代表的东方兵学在战略上以追求“全胜”为目标,认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谋攻篇》)。所谓“全胜”,乃“安国全军”之道,是既包含政治层面,也包含军事层面的大战略。“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谋攻篇》),要求战争指导者以智驭力,因谋施计,积形造势,巧战善战,以实现战争的全胜目的。无论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谋略,还是谋形造势、出奇制胜的“战胜”谋略,孙子追求的都是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善于战争指导者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3〕
冷战时期西方威慑理论的发展与成熟为“逼统”战略研究的方法和内容提供了借鉴。西方威慑理论将威慑分为单边威慑与相互威慑、核威慑与常规威慑、总体威慑与即时威慑、直接威慑与扩展威慑,并运用预期效用和博弈论建构威慑模型,对威慑的目标、威慑的可信度、威慑的认知以及危机决策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科学的分析。〔4〕特别是古典威慑理论从决策的视角提出了关于“相互威慑困境”的两种解决方案(强硬承诺、放手失控),对当前中国大陆有效震慑外部干涉势力和岛内“台独”分裂分子日渐猖獗的“谋独”挑衅活动,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和实操价值。
中国共产党国家统一理论为“逼统”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追求国家统一的不懈奋斗中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国家统一理论,成为“联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统一实践的桥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5〕中国共产党国家统一理论体系中的主权理论、和平理论、发展理论、国家制度设计、对外交往思想等内容,以及1949年以来关于和平解放西藏、港澳回归、反“台独”分裂活动而进行的一系列政策实践,是制定“逼统”战略的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逼统”与“和统”、“武统”的关系
“和平统一”或“武力统一”都是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同思考方式,两者其实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强调,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最有利于中国的长期稳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第一选择。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非和平方式将是不得已情况下做出的最后选择。换言之,不承诺放弃武力是一种战略考量,能更好地威慑国际反华势力和岛内“台独”分裂势力,为两岸和平谈判创造一个更为宽松的外部环境。〔6〕“逼统”介于“和统”与“武统”之间,以不发生直接武装冲突为上限,统筹运用军事、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宣传)等多种手段推动国家统一进程。实际上,如果以是否发生大规模直接军事冲突为衡量标准,“逼统”是“和统”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风险热力图可以用来作为两岸风险的研究。它一般用于表示风险的潜在可能性和影响,以便为组织的发展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两岸关系风险热力图中显示两个相对值,右上象限为高值,表示高风险区域(发生冲突),左下象限为低值,表示较低风险区域(和平发展);X轴表示风险的可能性百分比,Y轴表示影响的百分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