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人文交流对中美关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初中美关系破冰,其实就是从中美乒乓球运动员之间的人文交流开始的。“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只有民众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才有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交往。最新的“晨间咨询”(Morning Consult)民调数据显示,美国的民众对华的负面态度上升至74%;盖洛普民调也显示,89%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竞争对手或敌手而非伙伴。很多美国政治人物趁机跳出来试图用这些数据论证“美国对华强硬是对的,同中国搞全面的战略竞争是有道理的”。我认为,这种推论是倒因为果,方法论上存在严重谬误。因为美国的民意其实受到整个精英阶层包括媒体在内的叙事的影响,也是被精英对华叙事所塑造的。理由很简单,仅仅4年前,2017年4月美国当时的皮尤民调显示,美国民众对中国和中美关系的看法,正面和负面基本上是五五开。民主党支持者中,近50%(49%)对中国和中美关系持正面看法,而18岁到29岁的美国年轻人中超过半数(51%)对中国和中美关系是持正面看法的。为什么短短4年时间,美国民众认知就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这是因为,美国的精英对中国的认知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了,从改变中国的希望落空到开始将中国看成对美国霸权最大的挑战和威胁,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精英、媒体对华叙事不断趋向极端化和妖魔化,势必裹挟、影响民众对华认知。显而易见,美国精英对于美国现在对华民意的负面趋势要负更大的责任。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和借鉴当时“乒乓外交”的精神,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我们有非常多的素材,也有充分的自信,可以把这方面工作做好。我们要以人文交流、民间外交作为突破口,要有战略上的定力和耐力,持之以恒,细水长流。越是当前中美关系遇到困难,越是少数反华派、强硬派破坏中美关系,越是美西方在国际上对华围堵,我们越是要坚持推动人文交流,不断地眼睛向下、重心下沉,做好青年特别是Z世代的工作。最近美国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和德国智库贝塔斯曼基金会联合发布的“跨大西洋趋势”大型民调显示,就全球来看,欧美西方年轻人对中国和中国全球影响力的看法普遍更为正面,更倾向不支持对华采取强硬政策。譬如,55岁以上的美国人中对中国影响力持负面看法的达83%,而18-24岁美国年轻人中这一数字只有39%。特别是相比2020年,对中国持正面看法的美国人从20%上升到了31%;而在18-24岁和35-44岁的美国人中,对中国持正面看法的相比2020年则分别上升了15%和27%。事实上,该民调在其报告中也承认欧美青年对华相对更加积极正面的认知有可能显示跨大西洋地区对华民意认知未来的“长期变化趋势”。可见,欧美年轻人相对更少意识形态包袱和偏见,更有可能接受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因此,在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我们要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推动中美关系回到长期健康稳定的轨道上来,人文交流是一个重要抓手。
中评社:您刚刚一直在谈人文交流,现在因为中美关系遇冷,加上全球疫情还在蔓延,您怎么看现在人文交流的现状?
王栋:新冠疫情客观上使得人文交流受到了很多的限制,但事实上现在中美之间的人文交流,包括智库对话、青年学者的对话交流合作等,不仅没有中断,而且还在不断地推进。
今年是“乒乓外交”50周年,北大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和环球时报、美国卡特中心共同举办了“中美青年学者论坛五周年纪念活动”,邀请了历届参与论坛的优秀青年学者与会,共同探讨如何推动中美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美国前总统卡特还专门为此次活动发来寄语,鼓励中美青年更多地相互交流、增进了解、信任和友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