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国评论》月刊第317期内容介绍
http://www.CRNTT.com   2024-05-12 00:12:28


 
  在《赖清德执政后台湾可能的南海政策走向与风险》一文中,福建省委党校副教授陈本铿表示,2024年1月赖清德当选。民进党当局未来的南海政策备受关注。短期内,赖清德会追随蔡英文路线,南海政策可能“蔡规赖随”,但长期来看,仍有待观察。赖清德上台后,可能以“海洋思维” 推动“海洋政策”,会否形成南海海疆风险挑战,值得警惕。

  本期“国际”栏目刊发了《联合国系统内各机构适用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实践研究》《俄乌冲突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影响》《1988年以来缅甸外交政策:调整与本质》三篇文章。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院长宋杰、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博士研究生郑和英联合发表了《联合国系统内各机构适用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实践研究》一文。该文表示,自联大第2758号决议通过之日起,联合国系统内各机关及其附属机构、联合国各专门机构就一直在实践中遵循和践行该决议,确认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没有单独法律地位。联合国系统内的相关实践同时还产生了“溢出”效应,影响到其他国际组织有关台湾问题的相关实践。我国有必要重视利用联合国的既有实践,重视对第2758号决议的解释、适用和宣传,这样不仅能正视听,还有利于在联合国系统内有效应对和化解台湾“国际空间”问题所带来的挑战。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博士、专业技术一级警司、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山东司法行政学院)司法行政系讲师袁博在《俄乌冲突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影响》一文中表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转型升级。然而,俄乌冲突对全球治理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使理想的全球治理与现实中落后的治理体制机制的反差愈加强烈。在俄乌冲突的刺激下,中国构建包容性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的合作机制受限,维护全球安全治理法治体系的立法供给不足,支持联合国多边系统改革的敏感领域扩大。在未来,中国应将提升国际法治话语权作为提升全球治理能力的关键点,以法治化的方式在全球经济、安全治理以及联合国多边系统改革中发挥制度性引领作用,以化解俄乌冲突的不利影响,使全球治理朝着理想的治理模式迈进。

  在《1988年以来缅甸外交政策:调整与本质》一文中,作者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讲师杨芳芳表示,自1988年以来,缅甸的对外政策从“亲密友华”转变为“大国平衡”外交。本文旨在揭示缅甸调整外交政策的根本动因、内在逻辑和演变机理。首先,无论是新军人政府还是议会政府,融入国际社会并获取投资援助一直是缅甸外交政策调整的根本动因和出发点。其次,保持外交上的灵活性并尽量与各大国保持友好关系是缅甸对外交往的内在逻辑和传统政策。第三,缅甸外交政策的演变机理是国内政治变迁引发国际环境变化,二者相互作用从而引发缅甸对外政策的调整。虽然缅甸的国内政权性质对其外交政策有一定影响,但二者并非直接相关。缅甸在面对西方压力时倾向于亲近中国,压力减小时回归中立,这种摇摆体现了缅甸对外关系自主性和根据形势自主调整外交政策的能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