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 |
中评社╱题:中美战略博弈下的台湾问题新动向 作者:朱松岭(北京),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摘要】台湾问题作为具有复杂国际因素的国内问题,从产生之初就是中美战略博弈的重中之重。无论是由冷战大背景决定的中美战略对抗时期(1949-1979),中国改革开放形成的中美战略合作时期(1979-2009),抑或是中国率先摆脱金融危机、带动亚太新兴经济体复苏幷迅速提升综合实力和地区影响力的中美战略竞争时期(2009-2020),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经过特朗普时期在台湾问题上的交锋后,中国在与美国博弈方面积累了更加丰富的斗争经验。2021年,中国改变了对美斗争的态度,在中美战略博弈中尤其在台湾问题上积极主动,提出清单、划清红线、强调立场,中美战略博弈进入到新阶段。
一、台湾问题进一步国际化
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博弈是中美战略博弈的有机组成部分,台海局势中的很多现象是中美在各个领域中博弈在台湾问题上的折射和具体反映。台湾问题的进一步国际化就是民主党上台后,拜登政府在国际上重组朋友圈跟中国进行国际博弈的具体化。民进党当局之所以敢于明目张胆地跟欧洲尤其是中东欧小国捷克、立陶宛等进行官方互动,立陶宛等国敢于打擦边球设立台湾办事处,背后都有美国的身影。事实上,美国在台湾问题国际化上,进行了全面的布局,台湾当局也在诸多领域进行了全面的呼应。中国中央人民政府也就必然在这些领域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美国极为擅长国际化,擅长制定全球战略、国际规则,利用国际规则规范和引领国际秩序,幷通过全球合纵连横的方式拉拢盟友、打击对手,这是这个全球性霸权国家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在插手台湾问题上,尤其是台湾问题国际化时也不例外。
一是,炮制中国缺席的国际法文件和国际事件,通过国际舆论传播渲染国际氛围,将台湾问题国际化。从1952年的《旧金山和约》在中国两岸双方均不在场的情况下对台湾和澎湖列岛法律地位的模糊规定就足以窥见美国在利用国际法制造事端、埋下隐患方面的熟练手法。之后,炮制当事方缺席情况下的国际法文件、国际法事件,通过话语霸权进行国际渲染,进而将战略战、法律战、舆论战、国际关系战结合起来插手台湾问题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近年来,美国一手操弄的南海仲裁案就是这种操弄的典型案例。
二是,通过“周边”的概念,将台海地区纳入战略规划,幷将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法律化、盟约化,通过打威慑战的办法插手台湾问题。作为日美安保体制中针对台湾问题的一个模糊概念,“周边有事”曾经是中日摩擦的重要焦点之一,是从李登辉开始的台湾当局攀附日美安保体制的由头,也是中国极力反对运用在台海地区的一个概念。1999年5月,与美日安保新防卫指导方针相关的三法《周边事态法》《自卫队法修正案》《美日物品役务相互提供协定》,在日本国会顺利通过立法。三法未具体确立“日本周边有事”地理范围,这也为美日打“周边”概念牌埋下了伏笔。〔1〕拜登上台后,举行的首次日美“2+2”(2021年3月)及日美首脑会晤(2021年4月)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均提及“维护台海和平与稳定”的内容,其意图非常明显,就是将日美安保引向“对华同盟”。〔2〕2021年12月,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更是直接声称“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幷等同于“日美同盟有事”。〔3〕此举无异于将中国内政问题纳入到“美日安保条约”覆盖的范围之中。日本政府发言人和防卫大臣还主张,日本对台政策不受中国官方立场限制,日本政府有权选择日台关系的发展方向。〔4〕这都是将台湾问题纳入到日美安保体制中去的具体表现。此外,在美国主导的“美日澳印四国对话机制”(Quod)中,“台海和平安全的重要性”成为核心诉求之一,〔5〕美国试图用“亚洲版北约”的方式围堵中国,将“周边”概念进一步扩大,将美国对华战略进一步明确,将台湾问题的国际化进一步台面化,用朋友圈围堵中国,用台湾当局牵制大陆,对中国“围而不打”“不败是胜”,消耗中国战略资源,故技重施,用让苏联内乱、解体苏联使得美国“不战而胜”的老办法加上时代的新包装对付中国的思路日渐清晰。
三是,拉拢盟友,扶植代理人,与台湾当局升温关系,不断碰触中美关系的底线和两岸关系的红线。拜登的外交团队中不乏配置全球资源和进行全球战略博弈的高手,利用欧洲打“台湾牌”就是明显的例证。蔡英文上台以后,美国利用中东欧个别小国内政治生态的变化,利用西方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利用台湾当局对所谓“国际空间”的渴求,通过自身的战略布局穿针引线,将捷克、立陶宛等国家跟台湾当局的关系拉近,利用“台湾办事处”名称的调整,将“欧洲牌”和“台湾牌”结合起来,将在战略上遏制中国和俄罗斯结合起来,将离间中国和欧盟的关系与打“台湾牌”结合起来,用碰触“底线”和“红线”的方式,试探中国的态度,用具体事例将抽象原则事例化,不断在这一过程中在国际上掏空“一个中国”,制造“一中一台”。
四是打着“维护自由航行”的名义纠集盟友打“三海合一牌”。东海钓鱼岛问题、台海问题、南海问题本身都跟两岸关系密切相关,钓鱼岛列屿在行政管辖上隶属于中国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大溪里,台湾当局在南海海域盘踞着部分岛屿也是不争的事实,两岸双方博弈,三海问题交织,问题本就纷繁复杂,美国长期以来就妄图在三海领域制造由头、插手事务,打着“自由航行”旗号将问题进一步复杂化。近年来,美国通过“三海合一”的操作方式,将欧洲部分国家的军事力量、加拿大等“五眼联盟”的军事力量拉到三海地区,加上原本就在这一地区蠢蠢欲动的日本,通过军事演习的方式在三海领域耀武扬威,牵动台海神经,成为台海地区不稳定的又一因素。
二、台湾问题进一步意识形态化
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的遗留,贯穿冷战的始终,一直掺杂着两大阵营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因素,台湾问题演进过程和试图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中也一直不乏这一因素。近年来,意识形态因素又被美国部分政客和岛内部分政治势力无限扩大和拔高,甚至上升到“新冷战”的高度,妄图将台湾问题进一步意识形态化。这股力量妄图将中美竞争引向“新冷战”,将台湾问题纳入到中美“新冷战”的战略框架内,制造两个阵营、再次分裂世界。这样的想法,不仅给中国的国家统一制造了新的障碍,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趋势中的逆流,对人类社会长期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一是美国国内不断有将台湾问题进一步意识形态化乃至“新冷战化”的论调。中美建交之后,尤其是中国昂首阔步以改革开放之姿迈入全球化之后,美国国内对中国打意识形态牌、将台湾问题意识形态化的声音开始降低,尽管时不时依然具有拉高分贝的事件发生。但是,在中共十九大闭幕不久,美国将中美关系进一步意识形态化,将台湾问题进一步意识形态化又进入了新的高潮期。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首席战略顾问的班农在日本发表演讲,宣称中国模式从原来的“国家资本主义”发展为“儒家重商主义”,中国正对美国构成五大威胁:“中国制造2025”“5G通信技术”“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中国模式”。〔6〕但是,这一观点似乎不足以说服一些势力遏制中国,美国国内关于“新冷战”的观点不断抛出。2020年7月23日,蓬佩奥在尼克松博物馆发表“新铁幕”演说“共产主义中国和自由世界的未来”,希望再次高举意识形态的大旗,呼吁“自由世界”联合起来,遏制“共产党中国”的发展。〔7〕这应该是美国政府开始搞所谓“新冷战”的重要事件。可见,美国就是要遏制中国,解除威胁自己的一切因素,维持美国的霸权地位,不管中国是走“国家资本主义”、“儒家重商主义”还是“共产主义”道路都无法避免。
拜登上台后,虽然明确表达了“不寻求新冷战”的态度,〔8〕基本确立了竞争、合作、对抗〔9〕的对华主导思想,〔10〕但是,客观事实表明,拜登政府说的跟做的不太一样。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拜登政府最近的诸多举动表明,一场新的反华冷战即将来临。这些行动包括重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发起所谓的“芯片联盟”(chip alliance)或“半导体产业联盟”(semiconductor industry alliance),联合“志同道合的国家”(like-minded countries)以人权问题为由抵制中国产品和中国主办的活动,敦促欧盟国家重新考虑中欧全面投资协议(the EU 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幷在白宫举办“民主峰会”(democracy summit)。〔11〕这些行动以及中国对此的反应,越来越多地将世界推向形成两个贸易和投资系统、两个IT和互联网系统、潜在的两个金融和货币系统,以及两个政治和军事集团。〔12〕这些行动的任何一个领域中,几乎都能看到台湾因素。
二是在将台湾问题进一步意识形态化过程中不断强调“价值同盟”的粘合剂作用,幷不断将“价值同盟”具体化。例如,美台一直在运作的“全球合作暨训练结构”〔13〕(GCTF)一直没有停止过。又如,日台通过民意代表交流等方式进行政党互动甚至偷渡官方互动也经常打着“共同价值观”交流的旗号。再如,欧台互动中,“共同价值观”也是极为重要的关键词之一。除了美台“价值同盟”关系的进一步“实质官方化”,日台“价值同盟”关系进一步浮出水面之外,未来,特别值得进一步关注的是美国在欧洲打“台湾牌”以及民进党当局在欧洲的活动。台湾当局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停止经营欧洲,尤其是通过经济交流进行政商关系的建构、通过教育文化交流培植“亲台”势力、通过价值观方面的研讨互动等组建“价值观同盟”的行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在欧洲绝大多数国家跟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关系稳定时,台湾当局从“反共”“民主”入手,从中东欧入手,藉助美国打“台湾牌”牵制中央人民政府的“力”,打“中东欧牌”牵制俄罗斯的“势”,在中东欧国家撕开口子的战略一直在实施,从来没有停止过,祇是在近两三年浮出水面,将欧洲因素引向两岸关系的表面。从战略态势上看,台湾当局尤其是蔡英文当局做了以下布局:一是妄图离间中央人民政府和欧洲的关系,一旦成功,可以破解中国大陆“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与欧洲的诸多良性互动。二是妄图建构与西方的“价值观同盟”,台湾当局吃透了欧洲是西方意识形态的发源地,一旦“价值观同盟牌”能够发酵,就能从价值观上、情感上获得欧洲一些国家的同情和支持,幷一起对抗中国大陆。三是通过打“价值观牌”,妄图撬动欧盟,让欧盟内部在跟中国关系上产生裂痕,以便做下一步的推动。四是坚决跟着美国,贯彻美国“以欧制中”的战略。从战术上看,台湾当局经过多年耕耘,长期战术贯彻如一,在蔡英文当局时期开始收获。他们避过跟中国保持友好关系的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大国,从欧盟尤其是中东欧的小国入手,这些小国长期受苏联制约,独立后立即投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共产主义国家充满偏见,十九大以后个别中东欧小国内的一小撮政客认为中国跟他们的仇敌俄罗斯走得太近,而且中国在走“苏联2.0版”的共产主义,对中国的抵触和敌对情绪加大,民进党当局趁机进行“反共价值观联盟”的策动,这也是台湾当局跟欧洲个别小国一拍即合的重要原因。
三是,美国在打造以“友好同盟”为基础的高科技生产供应链规则,形成新的全球产业链,幷将台湾纳入其中,迫使两岸产业链脱钩,经济议题甚至军售议题也打着意识形态的旗号,是这一时期美国操弄台湾问题的鲜明特点。美国新产业链布局中的战略意图就是围堵中国,这一布局早就开始,相关举措正在落实。2020年7月,美台即合办了首届供应链重组会议。8月,建立“美台企业联盟”,分享产业链重组信息,整合相关策略。9月,通过捷克参议院议长访台期间舆论的渲染,美国在台协会和日本、欧盟等与台湾地区“外贸协会”共同举办“重组供应链论坛”,进一步推动相关议题的发酵。10月,台湾首次参与了印太商业论坛(IPBF)。2021年4月,岛内的“外贸协会”加入美国、日本及欧盟的行列,一起参与供应链韧性的全球合作暨训练架构(GCTF)研讨会,讨论在医疗、资通讯和半导体产业上下游出现的供应链重整趋势。5月,推出《供应链重组的领航地图》,规划在推动幷落实全球供应链韧性时,台湾公司能够扮演的重要角色。〔14〕可见,美台在进行产业链重组方面是有计划、有步骤推进的。2021年2月24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命令,强化美国关键产业供应链。美国在台协会随即在25日会见台湾多位半导体产业代表,幷强调台湾在供应链安全的角色。〔15〕10月底,拜登在出席东亚峰会(East Asia Summit)时宣布美国将与合作伙伴打造印太经济架构(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这一架构将包括贸易便捷化、数字经济标准、科技、供应链韧性、减碳与洁净能源、基础建设、劳工标准及其他领域等内容,是面向疫情结束后新经济所需要的新兴议题和领域,会形成新的跨区域、不同产品及项目类别合作的组织,如这一架构落地,台湾地区应当是其中的组成部分。
美国对华战略竞争过程中,相当大程度上还会依赖冷战中遏制苏联的路径,制造出一个战略正面,台湾问题就是战略正面最突出的部位。在中美战略竞争全面开启的背景下,台湾问题的性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发生了跟1972年以后完全不同的、很重要的变化,因为台湾问题不仅涉及到中国的统一,还可以搅动中国全局和内政。〔16〕尽管打着意识形态的名义,但是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更注重国家利益和地缘战略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台海地区将成为美国各种战略聚集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台湾问题进一步尖锐化
习近平主席在与拜登视频通话时明确指出:台海局势面临新一轮紧张,原因是台湾当局一再企图“倚美谋独”,而美方一些人有意搞“以台制华”。〔17〕除了将台湾问题进一步国际化、进一步意识形态化、进一步纳入重组产业链的战略中之外,美国在将“一个中国政策空心化”、台湾问题国内法化、美台军事互动明面化、美国对台军售升级化、美台关系突破民间化等方面都有不少动作,台湾当局不断迎合美国的台海言行,在新冠疫情爆发后,“以疫谋独”“倚美抗陆”、煽动两岸民意对抗等方面也不断挑衅,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冲突进一步尖锐化、两岸关系危机程度进一步升级,台海和平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博弈在2021年发生了深刻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