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退役海军上校、军事杂志资深撰稿人杨于胜。(中评社 郑羿菲摄) |
中评社台北10月25日电(记者 郑羿菲)针对赖清德成立“全社会防卫韧性委员会”,全面加强备战。台退役海军上校、军事杂志资深撰稿人杨于胜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民进党政府政策存在矛盾,不要核能,要如何确保四面环海的台湾维持战时能源?甚至要到菲律宾盖电厂再用电缆输电回台,若两岸发生战争,一定会被断掉。
赖清德520就职后,设“全社会防卫韧性委员会”等三大委员会,日前在首次会议上便揭示将培训40万可恃民力。赖清德10月23日表达,中国大陆时常针对台湾军演,台湾除提升“国防”战力,也要推动全民防卫韧性,透过军民合作,让对方不敢“侵攻”台湾,达到和平目的,并非要反攻大陆或进行战争。
杨于胜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40万可恃民力”目前只见大框架,没看到执行细节,从“内政部”管辖的范围来看,可能比较是针对替代役人力,或许也将针对关键基础设施的防护,包括水坝、水力发电厂、机场等交通枢纽,与医疗系统,但能不能满足社会正常运作?标准又是什么?这些计划目前都还看不到。
杨于胜指出,“全社会防卫韧性”的主旨是要谈台湾的韧性,但民进党政府的政策却存在“矛盾”,就拿最基础的能源来说,台湾四面环海,战时很可能运输被切断,储油槽、天然气储存槽在飞弹袭击下被摧毁,即便军方的储油槽埋在地下,也难保不会有炸弹之父、炸弹之母攻击摧毁,要谈韧性、要谈持久,民进党政府如何维持作战能源?
杨于胜举例说,俄乌战争中,一般发电厂都被攻击,核电厂除外,但民进党政府不想使用核能,这就是一个矛盾。甚至“经济部长”郭智辉日前突发奇想,要到菲律宾盖电厂,再把电透过海底电缆输送回台,若两岸发生战争,海底电缆一定会被断掉,光是能源政策就是与全社会韧性相反的决策。若只是呼口号,会让人比较担忧,因为现实层面上确实有窒碍难行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