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7月7日电/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应对“三重压力”下,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主动作为,持续夯实创新基础,以创新链产业链完整性和韧性应对全球变局的不确定性,在更大范围更大力度拓展开放创新合作网络,强化高端产业创新引领,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在更高能级上深化分工合作,在科技创新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中展现长三角的担当,在建设体系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贡献长三角的最长板,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济日报发表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孔令刚文章表示,长三角区域拥有一批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等“国之重器”,承担着提升国家科技基础能力、体系化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任。长三角区域深刻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从国家发展全局高度,加强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开展前沿交叉研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携手建设国家知识创新先导区、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样板区和全国未来技术与产业新赛道培育试验区,在国家战略性前沿性引领性技术研发、关键性共性产业技术产业化、产生真正高质量的底座技术、根技术与变革性前沿技术等方面持续努力,建立自主优势,提升国家知识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在体系化打造树立长三角形象的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上展现新作为。
上海张江和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基础研究,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区域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两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引领,推动多学科交叉,整合物理、化学、材料、生物、信息和地学等多学科研究力量,将之江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等纳入国家实验室基地建设序列,发挥协同效应,推动重大基础前沿科学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系统集成创新,形成由以自由探索为导向的学科实验室、以重大任务为导向的省部级实验室、以重大产出为导向的国家级实验室组成的卓越创新体系。
文章认为,站在新起点上,需要进一步明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和路径,需要思考如何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从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迈向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现代化强国的精彩赶超过程中,长三角区域可以贡献什么样的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智慧。
文章指出,进入新阶段,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肩负起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经验的新使命。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新空间,从而实现区域的整体发展,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向更高“协同发展阶段”转变。三省一市要各扬所长,拉长长板,贡献长板,攥指成拳形成合力,在错位发展中把各自优势变为整体优势。在发展路径层面,长三角区域应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探路者、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协同发展新格局的探路者和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探路者;在发展目标层面,长三角区域应该成为原始创新动力源、现代化发展先行区、融合创新示范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长三角区域发展也到了更大力度统筹区域创新政策体系,重塑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阶段。要进一步构建新型的互利合作协同发展模式和区域互利共赢协作新机制,在更高能级上为建设体系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贡献更多长三角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