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http://www.CRNTT.com   2022-10-27 20:55:21


  中评社北京10月27日电/据人民网报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新时代征程上,怎样夯实好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如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实现乡村振兴?多位专家对人民网财经记者表示,要通过科技的力量让大国粮仓根基更加稳固;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互促共融协同发展,让乡村变得更宜居宜业。

  用科技的力量守护大国粮仓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

  10月22日在“党代表通道”采访活动中,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规划发展部负责人杨新泉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要想解决好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就必须解决好种业核心关键问题。”

  “现在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的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目前已经进驻76个‘揭榜挂帅’项目团队和22个院士创新团队。”杨新泉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把粮食安全与科技创新放在重要的高度。这既是对科技工作者的希望,也是一种鞭策。”听完报告,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副院长聂守军表示。

  聂守军表示,发挥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效果,需要深入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针对水稻产业亟须解决的“卡脖子”问题,要瞄准“卡点、难点、堵点”,进行精准发力,在水稻种质资源创新以及新品种选育、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信息化等方面开展协同攻关。<nextpage>

  “通过实现重要创新,使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成为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为推进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赋能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聂守军说。

  科技的进步为粮食连年丰收提供了有力支撑。10月17日,在二十大新闻中心第一场记者招待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丛亮介绍,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站上1.2万亿斤台阶,自2015年起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21年粮食产量创造了历史新高,达到了13657亿斤,比2012年增加1412亿斤;我国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83.5公斤。

  “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是好的,做到了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里面主要装中国粮。”丛亮表示,未来,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始终牢牢把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粮稳家稳,家稳国安。在广袤的乡土大地上,粮食生产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进一步助力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助力乡村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nextpage>

  一直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通城乡要素流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带来的是产业振兴。二十大代表、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马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跃芳说:“我们着力解决群众关切的农村基础设施、产业惠民等问题,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党的二十大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勾勒出了一个宏伟的蓝图。”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对人民网记者表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不断推进的同时,要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分工分业。

  在张红宇看来,推动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利于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工业领域、向城市迁移和就业,释放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转换带来的改革红利。

  “接下来,我们将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按照兴产业、保就业、稳政策、促增收的思路,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增加群众收入,让群众生活更幸福。”赵跃芳信心满满地说。<nextpage>

  启航新征程,不忘来时路。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着重在干。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亿万农民正撸起袖子加油干,描绘出新时代下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