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现阶段民进党分离主义的表现及特征
http://www.CRNTT.com   2022-01-10 10:46:36


自蔡英文上台以来,民进党主张分离主义的言论不断抬头。
  中评社╱题:现阶段民进党分离主义的表现及特征 作者:沈惠平(厦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博士;李伟杰(厦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自蔡英文上台以来,民进党分离主义表现为实施“事实台独”,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通过“修法谋独”,推行“事实台独”;二是通过“修宪”“释宪”,落实“事实台独”;三是推行“新南向”,谋求与大陆经济“断链”;四是全面推动“文化台独”,清除一切中国元素;五是以“维持现状”为幌子,为“事实台独”护航;六是进一步向美日靠拢,为其“事实台独”行径寻求外部保护及支持力量。作为一种政党意识形态,现阶段民进党分离主义具有对抗性、非理性、极端性及僵化性等四个主要特征。总之,历史终将证明民进党分离主义是没有未来可言的。

  一般认为,意识形态决定政党的纲领、目标、政策以及活动方式和方法,从而也决定了政党的性质与定位。从民进党的发展历程及政治主张等来看,分离主义逐渐成为其主流意识形态。①“民进党在意识形态上与国民党等的最大不同,就是该党党纲明确以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为目标,这也是民进党意识形态的最显着特征。”②简言之,所谓民进党分离主义指的是民进党谋求将台湾地区从中国分裂出去成为一个所谓的“台湾共和国”。也就是说,民进党关于台湾现状与未来的主张和行为,毫无疑问具有明显的分离主义色彩③。

  一、民进党分离主义的演变

  民进党成立至今,其分离主义的演变过程主要经历了“住民自决”“独立建国”“渐进式台独”等不同阶段,但万变不离其宗,即追求“台湾主权独立”的实质始终没有变。

  1、宣扬“住民自决”

  民进党分离主义最早表现为接受从“海外台独”延续到和岛内党外势力的“住民自决”主张。④在上世纪40年代“海外台独”运动产生初期,廖文毅便向联合国及国际社会呼吁,要求“台湾公民自决独立”。从70年代初开始,台湾基督教长老会在岛内一而再、再而三地鼓吹“住民自决”甚至“台独”,国民党当局在美国的压力下采取优柔姿态,致使“住民自决”的主张迅速在岛内蔓延,也导致党外势力逐渐认同“自决”主张。1978年12月,党外势力发表“党外人士国是声明”,宣称“反对任何强权支配其他国家人民的命运,我们坚决主张台湾的命运应由1700万人民来决定”,第一次公开提出了“住民自决”的主张。至此,“住民自决”已正式成为党外主要势力的共同政治主张。1986年9月28日,民进党正式成立,它全方位地继承和发展了“住民自决论”。11月18日,民进党正式把党外时期竞选共同政见“台湾住民自决”主张写入党纲。这样,刚刚诞生的民进党披着“住民自决论”的衣钵步入了历史舞台。

  2、叫嚣“独立建国”

  民进党成立后,其主张分离主义的言论不断抬头,谋求“台独”的倾向日益膨胀。1988年4月17日,民进党通过“人民有主张台湾独立之自由”的“4·17决议文”,公开“把‘分离主义意识’上升成为‘台独’主张”。1990年10月,民进党通过了“台湾事实主权决议文”(即“10·07决议文”),其“台独建国”主张已经相当明确。随即民进党又成立了“台湾主权独立运动委员会”和“保卫台湾委员会”,藉由建制化的组织推动“台湾独立运动”。1991年10月,民进党通过“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基本纲领”案,将原党纲中主张“住民自决”的文字删除,悍然将“基于国民主权原理,建立主权自主自立的台湾共和国及制定新宪法之主张,应交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选举决定”的文字纳入党纲,明确将“建立台湾共和国”作为其“奋斗目标”。在分离主义路线的压迫下,林正杰等一批统派人士纷纷退出民进党,分离主义诉求在民进党内逐渐成为谁都不能触碰的政治图腾。自此,分离主义成为民进党的主导性意识形态,成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显着标志。

  3、鼓吹“事实台独”

  自民进党抛出“台独党纲”后,引起了广大台湾民众的疑虑,深恐民进党将两岸带向战争的边缘。在接连几次败选的打击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民进党开始对“台独党纲”进行淡化处理,幷逐步由过去叫嚣“建立新而独立的国家”转变为鼓吹“维持现状就是独立”的所谓“事实台独”,即主张台湾已经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这一转变主要历经以下三个阶段:首先,1992~1994年的淡化和隐蔽“台独”期。进入1992年后,民进党明显降低了“台独”声调,不再露骨地宣扬“台湾共和国”,而是将“台独”诉求隐藏于公共政策之中。其次,1995~1997年的重新诠释“台独”期。1995年上半年,民进党内“务实台独派”公开提出要修改“台独党纲”。同年9月,时任党主席施明德在美国公开宣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民进党若执政,不必也不会宣布台湾独立”。这成为该党路线转型的一个重要论述。1996年下半年至1997年中,时任党主席许信良在党内外各种场合不断地推销其“政党合作论”,幷将其与民进党的“转型”和“执政”目标相联系。1997年11月县市长选举结束后,许信良在访美期间甚至公开宣称“台独党纲”祇是民进党的“历史文献”。最后,1998~2000年的强化“事实台独”内涵期。1998年7月,针对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等“对台新三不政策”,民进党首次提出“任何改变台湾独立现状的要求”,须经“公投方式认可”。1999年5月8日,民进党通过所谓的“台湾前途决议文”,鼓吹“维持现状就是独立”的“事实台独”。该决议文的出炉成为民进党由“激进台独”向追求“事实台独”转型的纲领性文件。但是,民进党所谓“台独转型”,祇是为了应付环境、夺取政权,进而实现“台湾独立”所作的一种策略性调整,幷不是将其分离主义作实质的改变。

  4、推行“渐进式台独”

  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利用执政地位和资源推行所谓的“渐进式台独”,其本质就是要通过“去中国化”,为全面、公开落实“台独”作准备。质言之,分离主义仍是民进党首次上台后推行“渐进式台独”的主导性意识形态。首先,在文化教育领域培植“台独意识”。陈水扁执政期间利用中小学教材、方言推广等政策,宣扬“台独史观”,培植“台独意识”,在思想文化领域大搞“文化台独”。其次,妄图以“公投”方式谋求“台独”。民进党一直妄图以“公投制宪”“入联公投”等方式实现“建立台湾共和国”。2003年下半年,随着台湾大选竞选活动的起跑,民进党当局的分离主义意识再次高涨。民进党开始推动“公投立法”,幷在2004年大选中同时举办所谓的“防卫性公投”。2007年9月,民进党通过“正常国家决议文”,主张“在适当时机举行公民投票,以彰显台湾为主权独立国家”。最后,推动“台湾正名”运动,尤其是在对外宣扬领域大搞“台湾正名”。陈水扁执政期间,台当局全面推进所谓“历史地位正名、教育正名、官方单位正名、外馆正名、国际组织正名”等运动。在对外关系领域,陈水扁当局更是不遗余力地推行“台湾正名”运动。2000年11月,台当局“外交部”通令各“驻外”单位自2001年元旦起,各单位使用的名牌、座位牌、菜单、信纸及请帖等所印制的官方标志,避免使用“国徽”而改以“国旗”或以代表台湾的梅花标志替代。2003年9月1日起,民进党当局正式发行加注英文“台湾”字样的新版“护照”。为在国际间造成“台湾国”的印象,凸显台湾的“主权独立”地位,陈水扁还利用频繁出访、接受国际媒体采访、会见岛内外“台独”社团等机会,宣扬“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大搞“国号正名”。总之,陈水扁当局全方位地推行“渐进式台独”,其实质是要弱化台湾民众对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培植分离主义土壤,不断充实台湾“实质独立”内涵。2008年大选失败后,民进党依然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原则,却继续推行“一边一国”的“台独”分离主义路线。

  二、现阶段民进党分离主义的表现

  2016年蔡英文上台后,民进党当局表面上声称“维持现状”,实质却把两岸关系定位为“国与国”的关系,不遗余力地实施“事实台独”,其核心论述是“台湾不需要再次宣布‘独立’,因为台湾已经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名字叫‘中华民国’”。蔡英文在赢得2020年大选后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专访时则明确表示,“我们不需要再次宣布自己为‘独立国家’,因为我们已经是‘独立的国家’了,我们自称为‘中华民国台湾’,我们有‘政府’、军队和选举。”可以看出,蔡英文当局幷不在乎“国号”是“中华民国”还是“台湾共和国”,祇在乎台湾的“事实独立”。“民进党的核心思路是‘一中一台’,坚持两岸主权无关且互不隶属。就两岸关系来说,这就是分离主义了,不会因为叫‘台湾国’或‘中华民国’而有所不同。”⑤可以预见,在蔡英文执政期内,民进党分离主义将主要表现为实施“事实台独”,这将持续成为民进党当局推动“台独”分离主义的主要论述与政策依据。

  第一,通过“修法谋独”,推行“事实台独”。所谓“修法谋独”,是指民进党当局通过修改台湾地区一系列涉及两岸关系的相关规定来推进“事实台独”路线。2019年底,民进党凭藉在“立法院”的多数席位优势,强行通过了所谓的“国安五法”和“反渗透法”,公然以限制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及学术自由等方式,全力遏制和打击两岸民众交流交往。从后果来看,“修法台独”以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的方式来落实“两国论”“一边一国论”的“台独”思维,干扰和阻挠两岸交流与合作,是推动“事实台独”路线的具体体现。此外,自蔡英文上任后,民进党当局一直沿着“事实台独”的路线推动其所称的“内政改革”如“转型正义”等。表面上看,蔡英文当局推行的“转型正义”是为了维护正义,实际上是民进党企图藉“转型正义”之名,行政党斗争、政治清算和“台独”分离主义路线之实。换言之,蔡英文当局推动“转型正义”的根本意图是为了追杀国民党、迫害统派人士,改造现行“宪政体制”和推翻“两岸同属一中”的政治框架,推行“事实台独”路线。⑥

  第二,通过“修宪”“释宪”,落实“事实台独”。2020年10月,在民进党主导下台“立法院”正式成立“修宪委员会”,图谋透过“修宪”实现“法理台独”。“本质上,民进党当局图谋‘修宪’的诉求是‘法理台独’,解构‘中华民国’……也是‘修宪’的根本缘由。”⑦不过,即使民进党当局试图修改降低“宪法修正案”门槛,但“修宪”难度高于“修法”、且涉及高度敏感政治议题,兹事体大,故而不容易获得通过。⑧于是,民进党当局转而希望通过“释宪”来落实“事实台独”。在台湾地区,“大法官”有“解释宪法”“统一解释‘法律’及命令”等权力,拥有台湾全部“法律”的最高和最终解释权。蔡英文上台后提名的“大法官”在意识形态上大都具有浓厚的分离主义倾向。这造成的负面影响是,“独派大法官”在今后“释法”“释宪”时会向“事实台独”的方向发展,一步一步以微妙的论述确立“两国论”的“法理”基础。这其实是一种“变相制宪”,传统上“制宪”和“修宪”做不到的事情,有可能通过“释宪”完成。“可以预期,这些‘独派大法官’在‘释宪’时会逐渐把一个中国的概念与内涵从台湾地区宪制性规定中去除,从台湾政治体制中去除,最后全部偷换成‘事实台独’论述。”⑨

  第三,推行“新南向”,谋求与大陆经济“断链”。蔡英文当局的执政主轴是围绕如何建构、维护及落实“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这一“事实台独”体制与目标进行的。蔡英文上台后全力推动的“新南向政策”,即旨在减轻台湾对大陆经济依赖、“维护台湾经济自主性与政治独立性”的“经济脱中”大战略,其核心与长远目标就是为最终“脱离中国”、实现台湾独立创造条件,因此可以视为经济上“远中脱中”的“经济台独”,与“文化台独”“政治台独”共同构成蔡英文当局的“台独路线图”。⑩为此,蔡英文当局谋求与大陆经济“断链”,加入美国“重整全球产业链”。面对中美战略竞争以及全球新冠疫情冲击,蔡英文当局以意识形态挂帅,谋求经济让位于政治,多次声称要重新审视、布局两岸经贸合作,确保产业链供应安全。例如,民进党当局千方百计地限制陆资赴台投资、阻挠大陆企业在岛内正常运营,不断加大对两岸企业的投资和技术交流合作设置障碍,妄图实现与大陆经济“脱钩”,以实现“事实台独”的目的。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