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1月12日电/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副教授、福建省心理学会副秘书长辛增友博士和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讲师、汉语言文学硕士陈安梅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12月号发表专文《人本主义心理学视域下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策略初探》,作者认为:千百年来,因人口迁徙而逐渐形成稳固的血脉纽带、共同的两岸民间文化及语言体系,使得海峡两岸发展成为一个实际的区域性经贸文化综合实体。为进一步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为两岸人民谋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岸命运共同体构念。本研究尝试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视域,探索共同体构念的心理学意义与战略举措,并从实体成长发展角度,尝试从创设物质基础、塑造安全发展环境、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搭建两岸互动平台和改善民生五方面,整合提出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实践策略与路径建议,期望激发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内生发展潜能,自觉抵制内外干扰,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文章内容如下:
一、前言
2023年9月1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简称《意见》)发布,促进两岸命运共同体建设。这是中国大陆为了统一大业实施的新举措,也是两岸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新举措。《意见》施行一年来,中央和福建各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两批共28条政策措施,在政治、经济、情感等方面都取得了融合进展成果,“福建正日益成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①,然而,现实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价值观念等差异,致使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共铸两岸命运共同体仍面临诸多挑战。加之近年来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立场,罔顾民意、蓄意制造台海紧张,鼓吹“倚外谋独”“以武谋独”,操纵台军情机构对大陆实施网络攻击破坏,挑唆两岸对立对抗等,这些都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筑牢两岸命运共同体带来了重重阻力。为此,我们务必要“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只要两岸一家亲,同心协力,那么不管遭遇多少干扰阻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统一大业终将实现。本文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视域,阐释两岸命运共同体心理学意义和战略举措,为两岸命运共同体建设探索新的宏观理论解释基础,分析当下两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困境,探索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为两岸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