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2月13日电/网评:置业看长远
来源:大公报
“居屋2024”昨日举行搅珠仪式,以决定申请者拣楼的先后次序。是次出售的居屋单位共7132个,收到106000份申请,超额认购逾14倍,低于去年的逾17倍。相比三年前居屋申请“争崩头”的情况,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居屋申请超额认购情况创下多年新低,乃多个因素造成。首先,私人楼价在过去两年间累计下跌约两成,与居屋的价格差距已经拉近,由于私人单位低价成交的个案时有所闻,不排除楼市仍有下跌空间,市场观望情绪浓;其次,是次居屋售价订为市场价的7折,相较去年居屋售价为6.2折,吸引力有所下降;其三,居屋出售有限制,在置换单位方面不如私楼灵活。
香港楼市大环境改变,是居屋申请减少的最重要原因。过去特区政府拓土建屋寸步难行,现在变成了有大量土地供应,政府现有土地可建单位数量超过了十年房策目标。由于北都建设还将释放大量土地,相信房屋严重供不应求的情况将逐渐改变。在楼市狂飙的可能性大降之下,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急于入市,宁愿再等一等、看一看。
最近更有声音指出,要吸取当年“八万五”政策的教训,在市场不景气时应减少房屋供应,以避免进一步推低大市,影响各行各业。
既然提起“八万五”,就不能不提到2003年后煞停居屋所留下的后遗症。不管怎么说,房屋在香港仍是“刚需”,居屋申请超额逾14倍也不是一个低数字,这反映居屋仍是夹心阶层的主要选择。再说,置业要看长远,建楼也需要时间,如果现时因大环境不好而贸贸然大幅调整房屋政策,有可能导致下一个经济周期来临时,香港又重蹈房屋供不应求的覆辙,这不是大家愿意见到的。
房屋政策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势制宜,也需要“好天收埋落雨柴”。特区政府在确保十年房屋政策得到落实的大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密切注意大市发展并作出适当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