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的涉台论述,也是未来一段时期大陆的对台方略。 |
中评社╱题:习近平的对台政策方略 作者:赵春山(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涉及对台工作部分的论述,可以视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共的对台政策方略。荀子《王霸篇》记载:“乡方略,审劳佚,谨畜积,修战备,齺然上下相信,而天下莫之敢当。”。所谓方略,指的就是方法与谋略。
习近平把统一视为历史的任务
十九大报告把“完成祖国统一”、“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和“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并列为中共的“三大历史任务”。这一提法承续了邓小平在八零年代初期的说法。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指出,中共八零年代要做的三件大事:第一件事,“是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第二件事,“是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第三件事,“要加紧经济建设,就是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邓小平认为,三件事的核心是现代化建设,是中共当时解决国际问题和国内问题的最主要条件。根据邓小平的说法,“台湾归回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事情能提到具体日程上来,也是由于在国内和国际的工作中取得重大成就的结果。”邓所指的成果,在对内方面,应是中共1978年底举行“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拨乱反正,把“全党全国工作的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动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在国际事务方面,中共取得的重大成就,则集中反映在“中日和平条约”的签订,以及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习近平把统一视为历史的任务,这是因为他是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中共眼中的“台湾问题”。既然统一是要为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服务,因此是一件长期的工作,欲速则不达。何况,习近平所强调的是和平统一,不是武力统一;是追求两岸心灵契合下的统一,而非同床异梦下的统一。
很明显的,习在十九大报告中,并没有为统一设下时间表。回顾邓小平于1983年3月30日,会见美国众院议长奥尼尔时说,八零年代的三大任务实际上不只限于八零年代、九零年代,甚至九零年代以后都必须加以坚持。邓认为“这是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考虑和坚持的三大任务。”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工作方针;虽然他像邓那样,没有为统一的时间设限,但因把对台政策和“两个一百年”的民族复兴进程相提并论,故不会坐视“台湾问题”久拖不决。因此,在当前两岸处于和平发展的阶段,习还是会把“反独促统”列入议程,作为新时代中共对台工作的重点。
“反独”是以民进党政府为主要对象。2016年1月,民进党再度取得台湾执政地位后,由于民进党的“台独党纲”和蔡英文的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加上她被认为具有参与“两国论”的历史背景,中共对蔡政府的台独倾向深感疑虑。习近平把过去所提的“六个任何”,即“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纳入十九大报告,说明这就是他反对台独的一个底线思维,是习在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为蔡政府的大陆政策划上了一条红线。为了强化反对台独的决心,中共根据“反分裂国家法”,保留了对台用武的可能性,但中共仍强调,用武不是针对广大的台湾人民,而是针对一小撮主张台独的分裂主义分子。针对台独,这就是中共“胁之以力”的做法。
尽管如此,习在十九大报告中,还是开启了两岸以“谈判代替对抗”的一扇机会之窗。习强调,“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习特别把实现两岸领导人的历史性会晤,作为他过去五年对台工作的一项重大成果。我们认为,“马习会”能顺利举行,就是归功于双方拥有“一中”和“两岸同属一中”的共同政治基础。这就是一个“历史事实”。
“促统”则是以台湾人民为诉求对象。一般认为,三十年的两岸交流过程,并没有在台湾内部建立统一的共识;相反的,多数民调数字显示,虽然大多数台湾民众主张维持现状,但赞成“独立”和“维持现状后走向独立”的人数比率,始终高于赞成“统一”和“维持现状后迈向统一”的人数。针对这点,习采取的方略先是“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继而“诱之以利”。例如,习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他会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以及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十九大报告的涉台部分,并未出现他过去曾强调的“融合”二字;但一般认为,习对两岸交流的看法,已足以反映他对台思想中的经济和社会融合概念。交流的任务即在促进两岸的融合发展,交流可以“求同存异”,融合则必须“求同化异”,即必须为两岸的和平统一目标,建立强而有力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除了在经济上提出系列惠台措施外,我们认为“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是报告中最突出的部分。习非常强调“文化自信”,认为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习强调“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在习近平的思想领域中,他特别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为它“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习近平强调,“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我们认为,习近平之所以强调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性,目的就是要强化台湾民众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期盼能因此扫除台湾民众对统一问题存在的心理障碍。
对台政策方略受三项环境因素的考验
尽管习近平的对台政策方略,有理想、有目标、有方法,但能否具体落实,还必须接受下列三项环境因素的考验:
一,大陆要能继续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邓小平早在八零年代初就说过,“台湾归回祖国、祖国统一的实现,归根到底还是要我们把自己的事情搞好。经济发展了,我们实现统一的力量就不同了。”从邓小平的观点看,在诸多要务之中,“主要是必须把经济建设搞好”。我们发现,在习近平上任后的多次讲话中,他也表达了和邓小平同样的看法。然而,以中共目前的处境看,把自己的事情搞好,已不是单纯的经济建设问题,而是经济基础改变可能引发的上层建筑问题。中国大陆幅员广大,邓小平当初采取先让部分人和部分地区富起来的策略,有不得已的苦衷,然而符合现实环境的需求。但经济发展留下如何“同富”和“均富”的问题,却让他的继任者必须概括承受。其中,尤以涉及社会公平正义的分配问题最难处理。习近平充分认识这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问题,因此,他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刻,中国大陆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