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台湾义务教育历史教材“去中国化”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23-11-05 00:14:58


“去中国化”数典忘祖,严重扭曲台湾学生的认知与视野,影响台湾年轻人的竞争力。
  中评社╱题:台湾义务教育历史教材“去中国化”分析 作者:陈睿腾(台湾),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华侨大学心理文化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厦门国科创新研究院智库成员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台湾高中历史教材中“去中国化”手法对青少年身份认同的影响。通过梳理台湾历史课程大纲与教材的演变,我们深度分析了两个不同版本教材的叙事方式。研究发现,目前台湾高中历史教材普遍运用“历史相对化”、“贬低评价中国历史”及“从非中国的视角阐述历史”三种叙事方式,这些手法剥离了台湾历史与中国历史的联系,使青少年对中国历史的理解产生误解,从而削弱了他们的身份认同。这一发现对于加深对青少年身份认同问题的理解,并提出有效推进两岸青少年交流与理解的建议具有重大意义。

  一、绪论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少年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产生了疑惑。尽管他们生活在台湾,也是华人的一部分,但他们的身份认同感不断减弱。这一现象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身份认同作为铸牢民族共同体的核心,是国家统一的基石,决定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之路①。

  针对这一重要问题,学界已经展开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这些成果可以概括为两类,第一类是对“去中国化”手法的研究。这类研究揭示了近十年来台湾历史教材的编撰变迁,展现了其如何采用“去中国化”的手法②,逐步将台湾历史从中国历史中剥离③,进而灌输给台湾青少年一种错误的历史观,切断了台湾与大陆的连续性和不可分割性④。

  第二类是教材研究,包括课程大纲研究和历史教材研究。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去中国化”手法的具体实现方式。对于课程大纲研究,学者们详细分析了台湾义务教育课程大纲的变化,如台湾历史内容的大幅度增加,以及中国史内容的逐渐简化甚至删除⑤。这种在课程大纲上的“去中国化”做法削弱了台湾青少年对祖国的认识和联系⑥。在历史教材的研究中,学者们探究了台湾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教材,发现民进党人士在台湾中小学教科书中,尤其是历史教科书中,逐步删除有关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内容⑦,利用“去中国化”手法影响了青少年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⑧。

  尽管已有研究深入剖析了台湾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科书中的“去中国化”手法及其影响,但当我们细致地考察近十年的台湾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大纲和教材时,会发现这些教材在保留中国历史内容的同时,其叙事方式却发生了显着的变化。具体而言,这些变化包含了哪些新的特点?又如何具体影响了台湾青少年的身份认同呢?这就需要针对台湾义务教育历史教材的“去中国化”手法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有鉴于此,本文将以台湾高中历史教材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叙事方式,梳理“去中国化”手法的变化过程和特点。这一研究的目的是提供更深入的理解,以及认识这些手法对台湾青少年身份认同和对中国历史的理解所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二、台湾义务教育历史教材的发展脉络

  理解台湾历史教材的历史变迁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反映了台湾历史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状。然而,要全面理解这种变迁,仅仅探讨历史教材本身是不够的,还必须考察课程大纲的发展进程。课程大纲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它决定了教材内容的方向和范围。因此,有必要分析台湾历史课程大纲的发展进程,以进一步探究影响历史教材变迁的关键因素。

  (一)课程大纲及其发展进程

  “去中国化”现象首先是从课程大纲开始,影响历史教材中的中国历史叙事架构。课程大纲是按阶段逐渐发展的,在不同时期都有所变化。不同的课程大纲会对历史教材的章节结构产生影响,因此,理解课程大纲的发展历程至关重要。课程大纲又称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和课程实施管理的基础。课程大纲涵盖了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学业品质以及课程的实施等关键方面。

  为了理解课程大纲的发展,必须瞭解台湾义务教育政策的变迁。自1945年以来,台湾义务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国民党接管台湾至1967年,义务教育年限为6年;第二阶段从1968年至2013年,义务教育年限延长至9年;第三阶段从2014年至今,义务教育年限进一步增至12年,随着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课程大纲的规范范围也从仅涵盖小学扩大到高中所有阶段的教材。

  课程大纲在结构上分为总纲和领域纲要。总纲明确了义务教育的总体目标,而领域纲要则细化了各个学科领域,包括语文、历史、数学、地理和公民与社会等主要科目的预期教学目标。总纲是所有领域纲要的基本原则,但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某个课程领域的纲要与其他领域的原则不同。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09年颁布的“98课程大纲”,由于政党斗争,历史课程大纲未能通过,只能依据之前的“95暂行纲要”(2006年颁布)进行。因此,本文仅讨论历史课程的大纲。

  课程大纲的演变过程可以分为五个主要阶段:

  1.“统编本”时期,从1945年收回台湾开始,一直到1999年,这个阶段的课程大纲从中华民族的视角来诠释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

  2.“88课程大纲”时期,从1999年到2006年,此阶段的课程大纲以中华民族的视角来阐述台湾历史。

  3.“95暂行纲要”时期,从2006年到2012年,此阶段的课程大纲开始转变,采用了一个非常小的切入点,也就是“台湾人”的视角,尝试重新描绘中国和台湾之间的历史联系。

  4.“101课程大纲”和“104课程大纲”时期,从2012年到2019年,课程大纲的主要内容是以“台湾人”的视角来讲述中华民族的历史。

  5.“108课程大纲”时期,从2019年至今,这个阶段的课程大纲以“台湾人”的角度讲述台湾历史。

  在上述五个阶段中,“101课程大纲”和“108课程大纲”之间的差异最为显着。本文接下来将会比较这两个课程大纲的异同,以阐明为何选择基于这两个课程大纲撰写历史教材。

  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其任期内颁布了“101课程大纲”,其目的是纠正前两个阶段课程大纲中对中华民族历史的逐渐淡化。尽管“101课程大纲”同“95暂行纲要”一样,都采用了“主题式”的框架,但它重新采用了编年体的方式来描述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史的主要叙事方式,例如,在第一单元第三主题“郑氏政权统治时期”的说明1-1中要求“阐述郑成功参与反清复明运动和攻取台湾的过程,并进一步描述郑氏三代忠于明朝永历皇帝,以及其在统治期间的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建设”。⑨

  马英九在成功连任后,继续推动实施“104课程大纲”,使历史教材全面回归中国史。这使得历史教材中关于中国历史的内容大幅增加。例如,在第二单元第三主题“开港以后的变迁”中,“说明1-3”中要求历史教材“阐述清朝在台湾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比如电报、教育和铁路等,这些改革使得台湾成为了当时全中国最先进的省份”。⑩

  “108课程大纲”是在蔡英文执政期间颁布的。相比于“101课程大纲”和“104课程大纲”,这一课程大纲全面更新了主题,并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例如,第一主题的“说明”是“谁的历史?谁留下的史料?谁写的历史?”。这一框架使得历史教材仅关注台湾史,而完全忽视了中国史。再例如,第二主题的第二“专案”是“移民社会的形成”,其中的第一“条目”是“早期移民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⑪这种改变将历史焦点从郑成功治理台湾转移到了移民群体,淡化了郑成功作为民族英雄的历史评价。在这个框架下,中国史被置于东亚史的范畴中进行讲述。由于这一课程大纲的激进性,所以受到两岸学界的猛烈批评。⑫

  (二)义务教育历史教材的选择

  课程大纲是决定历史教育内容和范围的关键因素,但真正传递给学生的资讯,更多的是通过教材的选择实现的。因此,在详细瞭解了课程大纲的发展之后,接下来要说明本文选择台湾义务教育历史教材的情况,以便进一步深入探讨台湾历史教育的变化情况。

  由于“104课程大纲”和“108课程大纲”在讲述主题和方式上存在显着的差异,本文将选择基于这两个课程大纲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进行分析。教材是用于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材料,主要包括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的教科书,以及配套的图册、讲授提纲和教师教学用书等辅助材料。这些材料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知识技能的发展。本文所讨论的历史教材包括历史教科书及其配套的图册和教师教学用书。

  义务教育阶段包括中小学阶段,但本文选择关注高中阶段,理由有两个,首先,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思维上较为成熟,受到教材影响更为深刻。此外,这一阶段学生为了升学考试,会反复接触教材,从而受到更深远的影响。其次,高中阶段的历史教材在叙事上相较于小学阶段更为详细,且具有更为明显的史观塑造痕迹,对这个阶段的学生产生更深刻而不易改变的影响。

  要从历史教材中理解其内容如何体现课程大纲,还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年份,本文选取的是2017年和2021年这两个年份,主要原因是这两个时间点分别处于两个课程大纲的实施期。基于这个考虑,我们选择了在年份上具有代表性的教材出版社。随着课程大纲的发展,教材编写逐渐向民间出版社开放,教材市场主要由翰林、龙腾、南一和正中等知名出版社主导。在2017年和2021年期间,翰林和龙腾两家出版社的市场活跃度最高,市场占有率达到约30%,⑬在高中生群体中产生了最广泛的影响力。

  第二个考虑因素是教材案例的代表性。鉴于教材内容繁杂,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代表性案例,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去中国化”策略如何通过历史教材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将特别关注历史教材中的三个典型案例:民族英雄郑成功、台湾现代化之父刘铭传,以及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抗日三猛”,原因如下:

  首先,郑成功是早期来到台湾并大力开发的重要人物。正因为有了郑成功在台湾的开发,后续才有更多沿海省份,如闽、粤等省的汉人不断迁徙至台湾,并在此安家立业。要探讨台湾社会的发展,我们不能回避这位开垦台湾的先锋人物。这段历史是台湾开发史的重要部分。

  其次,刘铭传在洋务运动时期被任命为台湾巡抚,成为推动台湾现代化的关键人物。他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包括铁路、通讯和工业等方面的发展,为台湾的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是台湾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中的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事件。

  最后,“抗日三猛”在台湾被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积极起义抗日,坚决主张回归祖国,拒绝接受日本文化的同化。这是台湾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代表性历史事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