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喜华接受访问,中国评论学术顾问刘乃强(左)在座。(中评社记者摄) |
他们虽然生活得很苦,我却感受不到他们有抑郁、郁闷的情绪。而现在的穷人则有很强的抑郁感。以前穷人经常加班,但赚到钱,所以木屋区后来出现小厂户,接订单,慢慢发展起来。其后在木屋区旁又出现汽车维修等小型店铺。
由此看来,80年代香港经济开始蓬勃,带动产业多元化,即使街边卖鱼蛋都卖到手软。而且因为产业分工的关系,当时的人不会永远停留在某一个点,他们有机会向上流动。当时不是人人都读很多书,读不成书的人可以去做学徒,像我爸爸做玉石也收了百多个学徒。我觉得当时工种很多元化,社会形态跟现在很不同。
现在我落区,什么时候都能见到街坊,因为他们没工作。就算有工作,都只是一个“做”字,每日做10、12小时,工资依然很低,而且没有晋升机会。很多低收入工种也不能使人累积经验和资本。像在老人院工作,就一辈子都留在老人院;像送速递年轻人,很难有晋升的机会。中央政策组做了一项研究,指出大约四成人在过去几年都曾试过向下流动,这都跟分工有关系。现在大集团的管理和分工跟过去餐厅的做法有很大分别,一人只负责一个部分。如果在这种流水作业的过程中,只负责某一部分,那就永远不可能有移动的机会。
中评社记者:在二元经济中,有少数人可以从事高增值行业,但大部分人只能做低增值的工作。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认为两极分化是必然的结果,你认为呢?
何喜华:现在香港人口结构有很大问题,工作人口有360多万,当中有百多万只有中三以下的学历。至于产业多元化方面,现在工种又不够70、80年代的多。所以这批较低学历的人有什么出路呢?香港本身的制造业很早已经转移到其他地方,虽然有人提议重新发展,但事实上很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