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8月12日电(评论员 陈鸿斌)今年4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优化提升全国水运设施网路。”截至2021年底,我国内河航道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0867个,基本形成了长三角、津冀、粤港澳等世界级港口群。
由于水运具有运能大、成本低、污染小、占地少等比较优势,水运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作用关键、地位重要。在我国的综合运输体系中,水运的货物周转量所占比例最高。
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也是全球内河运输最繁忙的航道。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资料显示:2021年长江货运量达到35.3亿吨,连续17年位居内河航运世界第一。而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的运输量仅为4000万吨,42年猛增了87倍之多。沿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85%的铁矿石、83%的电煤和85%的外贸货物运输量主要依靠长江航运来实现;全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间接带动就业超过1000万人;每年对沿江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达2000亿元以上,间接贡献达4.3万亿元以上。如果不是1969年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净空高度的制约,长江显然还可以发挥更大的效益。在1978年以前,中国的港口不仅没有装卸过一个集装箱,而且一些港口还在采用极为原始的人背肩扛方式,这与100年前的港口作业方式没有任何变化。根据交通运输部的资料,由于不断疏浚加深航道,目前南京以下江段可航行5万吨级货轮,武汉以下可航行5000吨级货轮,重庆以下可航行3000吨级货轮。2019年珠江的运输量也超过莱茵河和密西西比河,跃居世界第二。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水运大通道、港口货运枢纽的功能进一步强化。截至2021年底,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12.8万公里,居世界首位,其中国家高等级航道超过1.6万公里。
经过多年建设,以南北海运、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大运河—淮河等水运主要通道为骨架,以主要港口为枢纽,以国家高等级航道为主体,衔接铁路、公路、管道等方式,连通世界、干支衔接的水路交通运输总体框架已经形成。
随着一批现代化大型集装箱码头相继建成,我国沿海港口基础设施实现了适度超前、迈向世界先进的跨越。目前,我国已掌握自动化码头建设运营全链条关键技术,已建和在建自动化码头规模均居世界首位。
截至2021年底,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0867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659个,比2012年增长41%;目前全球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前十名的港口中,中国分别占8个和7个,港口实力地位毋庸置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