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0月18日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以高质量供给满足日益升级的国内市场需求”。经济循环体系中的供给和需求起始于初始资源、终于消费市场,链路上下游各个环节之间互为供需,其中,交通运输贯穿全循环过程,是供需对接的桥梁和纽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发挥好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撑和引导作用,在多维度上优化供需结构,形成相对稳定的供需适配关系,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宿凤鸣文章表示,中国具备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而要将这个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建设统一大市场,就要把不同地区的经济联系起来,在空间意义上实现供给与需求更高水平动态适配,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交通运输作为供需适配区位影响的主要因素,应适应、引导供给对需求的空间适配性,防止经济供需空间错位,提升供需空间布局的紧密联系,满足对原材料等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运输、上游中间产品向下游发送、终端产品向终端需求传送等运输要求。
优化国内国际交通运输大通道。目前,中国已基本形成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内畅外通的“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进口大宗商品主要依托海上运输通道完成,国际陆上通道也得到逐步拓展。下阶段要加大力度在中西部建设东西向、南北向高速铁路通道,释放既有铁路通道的货运能力,以强化国内大通道适配国内大循环的能力,并实现与国际大通道的顺畅衔接。同时,还要加快打造全方位、多元化的国际运输大通道格局,以东盟、欧盟等为重点,积极培育大纵深的陆上国际运输大通道。
加快城市群一体化交通发展。要加快城市群之间的交通衔接与发展,支持城市群的产业集聚、合理分工和消费互通。要看到,产业链上游向下游发送中间产品,有的依托大通道完成,有的则密集布局在城市群内,需要发达的城市间交通支撑。同时,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消费主体人口不断向城市群集中,城市群成为终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连接的主要空间体现形式。因此,要根据城市群的规模体量、群内城市联系紧密度等,掌握交通发展节奏,打造强大的都市交通核、延展的交通轴和扁平化的辐射交通圈,满足大规模、高密度、全方位的运输需求。城市群要积极发展智能化技术平台,优化枢纽运输组织,发展快速分布式网络化交通,以更好适应城市群内客货高密度运输需求。
(二)
文章指出,中央提出的“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要求。“畅通”要求在时间维度上缩小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时间差、提升时间确定性,优化供需动态适配性。交通运输是影响供需之间时间差的重要因素,要缩短客货运输行程时间、提升运输效率和时间确定性,通过物流、客流和信息流的稳定交换,结合仓储、配送、信息服务等实现运输提速、可靠性提升。
切实提高交通运输速度,持续完善运输服务网络。要继续下力气提升机场、高铁和高速公路等发展质量,持续完善航线、高铁等中高速运输服务网络。同时,还应积极推动更为快速的交通新方式的研发应用,以枢纽为抓手推动多重网络一体化发展,结合智能化、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泛在应用,降低运输链复杂度,顺畅运输组织,优化枢纽客货中转效率,提升全程客货移动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