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惠及民生,润物无声。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快递员等就业新形态已成为劳动者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以美团为例,2021年上半年日均活跃骑手超过100万人,六成全职骑手月收入高于5000元。
1.5亿市场主体中,更有铺天盖地的“人间烟火”。截至10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超过1亿户。这些家门口的小面馆、理发店、小超市的经营者依靠勤劳致富,成为畅通消费的微循环通道。
脱贫攻坚中有市场主体的身影,民营企业贡献巨大。5年来,全国已有近11万家民营企业通过“万企帮万村”活动,带动和惠及1500余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世界好奇中国经济为什么能创造一个个奇迹,这1.5亿市场主体就是其中一个答案。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强劲动力
适逢伟大时代,市场主体大有可为。
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1.5亿市场主体是沙,凝心聚力就能积沙成塔。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
着眼未来,企业家要积极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以及14亿多人口,为广大市场主体开拓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10年净增1亿市场主体,充分说明中国是投资和创业的热土,但也要看到,截至10月底,我国每千人企业数为33.5户,离发达国家水平(50户)还有不小距离。换言之,我国的企业数量还远远不够,还需激励更多市场主体投身经济活动,挖掘内需潜力,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的可持续发展。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还需要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客观上看,当前市场主体在创新创业和生产经营中还存在不少掣肘,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以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近期,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在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6个城市部署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旨在为全国营商环境建设作出示范。”杨长涌认为,随着政府治理效能的全面提升,市场主体活跃度和发展质量将显着提高,真正实现从“留得青山、赢得未来”向“青山常在、生机盎然”的转变。
来源:经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