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扩大高水平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
中评社北京2月24日电/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中指出,中国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拓展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当前,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高水平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的作用更加显现。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高水平开放,创新思路、系统推进、突出重点,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能。
把握必然要求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杨长涌文章分析,总的来看,扩大高水平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高水平开放有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从供给端看,有效供给不能满足需求升级,仍是制约国内经济循环畅通的主要问题所在。通过扩大进口引入先进技术设备、紧缺能源资源和优质消费品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需缺口,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需求端看,通过开拓国际市场,在满足境外需求的同时,亦能促进国内产能优化和产业升级。去年,中国出口额增长21.2%,有力提升了相关产业发展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高水平开放有利于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科技创新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都面临一些痛点堵点,要求用深层次改革的办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个要求,与国际经贸规则从“边境上”迈向“边境后”,从传统贸易投资迈向包括知识产权、环境保护、共享发展等多领域多层次的演变趋势是一致的。通过拓展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能够为改革提供重要动力,加快完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看到的是,经济全球化正在遭遇逆流,中国发展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扩大高水平开放,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团结一切愿意与中国合作的国家、企业和组织,有利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从而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推动“五个坚持”
文章指出,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百年不遇的全球疫情大流行与多种全球性危机叠加的严峻挑战,中国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推动高水平开放,既是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推动全球经济稳定与复苏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战略抉择。新形势下扩大高水平开放,要坚持联通内外、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主动作为、坚持衔接国际、坚持开放安全,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发展改革创新注入强大动力。
一是坚持联通内外,促进双循环畅通无阻。高水平开放,既要面向“外”,更要面向“内”,实现“内”“外”互促。应立足国内大循环,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成为全球资源要素的强大引力场。二是坚持系统观念,完善全面开放新格局。高水平开放,不是某个领域、某个地方、某个方向的单兵突击,而应加强统筹协调,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沿海开放与内陆沿边开放、制造业领域开放与服务业领域开放、向发达国家开放与向发展中国家开放、多边开放与区域开放更好结合,增强对外开放的全面性、系统性。三是坚持主动作为,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应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大自贸港、自贸区制度创新力度,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以开放的主动应对经济全球化逆风。四是坚持衔接国际,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在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的同时更加注重制度型开放,是新发展格局下高水平开放的突出特征。应适应引领国际经贸规则变化趋势,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以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导向,深化相关领域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改革,推动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的融合发展。五是坚持开放安全,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在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形势下,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应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对外开放各领域和全过程,将构建开放安全保障机制作为高质量利用外资、高水平走出去、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创新思路加强国际供应链保障合作,防范和化解在扩大开放过程中可能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