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5月2日电/据大公报报道, 4月28日,日圆兑美元汇率跌破131,日内跌幅达2%。日圆汇率大跌引发国际外汇市场一连串“巨震”,非美货币兑美元全线大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65关口,创下2020年11月以来的新低;欧元兑美元跌破1.05关口,为近五年以来的新低;英镑兑美元跌破1.25关口,为2020年7月以来首次。美国州际交易所(ICE)美元指数一度升至103.71,刷新2017年1月以来新高。
自美联储3月份加息以来,国际投行对货币政策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国际油价大涨削减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对美联储加息构成的挑战;二是美元升值对土耳其、阿根廷等新兴国家的汇率及债务市场带来威胁。但此轮日圆兑美元汇率大跌正在发出强烈的信号,警告我们的注意力不应该集中在美国和新兴国家,而是美国之外的所有国家;美元面临的国际原油的挑战,同样适用于非美元货币,后者的挑战可能更为严重。
换言之,很少人意识到,美国之外的国家可能遭受“双核”打击:一是美联储的紧缩政策推动美元指数上涨对金融市场带来威胁,尤其是负债率高且仍在坚持宽松政策的国家;二是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也对金融市场带来威胁,尤其是能源、粮食及大宗商品自给率低的国家。对于仍坚持宽松政策且能源粮食自给率低的国家来说,“双核”带来的冲击呈现相互增强效应,国内资本主动或被动地追逐美元的同时又追逐国际原油,更大规模地抛弃本币,进而冲击汇率、债务、证券、房地产及所有金融市场。
在过去的每一轮美元紧缩周期中,新兴国家都会遭遇一定程度的金融动荡,但这一次不一样。能源依赖度高与长期维持宽松政策的日本,以及正在陷入能源危机的欧洲,成为了可能遭遇“双核”冲击的危险经济体。
日美货币政策相背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