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5月28日电/据人民日报报道,今年1月,《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印发,就乡村网络文化振兴行动,提出筑牢乡村网络文化阵地,推进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
村文化礼堂吸引了更多的乡亲,“三农”题材视听节目收获了不少观众,农村地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技艺得到了数字化保存……记者在浙江、河北、贵州走访了解到,各地落实举措、推进创新,着力推动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
精准匹配,文化大餐送进村
下午4点,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港胡村村民张国英来到村文化礼堂,在“浔礼e家”文化信息平台前,熟练地点击屏幕,打开“文化讲堂”视频节目观看。老伴江文忠喊她回家吃饭,张国英这才注意到,时间已经过了1个多小时。
“今天看了黄梅戏《女驸马》,我打算跟大家排练这个,准备在下次文艺汇演上表演。”回家路上,张国英跟老伴分享当日的收获和打算。江文忠也很高兴:“这可比之前在家里打麻将好多啦!”
近年来,南浔区推进基层宣传文化阵地数字化建设,整合各类优质资源下沉一线。港胡村文化礼堂引入区里统一匹配的“浔礼e家”文化信息平台后,许多村民像张国英一样成了忠实用户。
港胡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钱建强介绍,平台融合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南浔”“文化点单”“文化讲堂”等内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一站式平台,为百姓提供数字化“文化大餐”。
村民胡祥林是书法爱好者,提到“浔礼e家”,他不住点赞:“以前要跑到镇里上书法课,现在我点点屏幕就能预约区里的老师免费授课,方便得很。”
“村民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南浔区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社科联副主席章蓉说,“浔礼e家”文化信息平台实行“村里点、镇上报、区里送”机制,可以实现供与需的精准匹配。
如今,村里参加舞蹈排练、歌唱比赛、戏曲表演、旗袍走秀等文艺活动的人多了起来,文化氛围颇为浓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