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5月13日电/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及深厚文化底蕴,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导。
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思想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沃土和思想根基。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自强不息”“民惟邦本”“天人合一”“仁者爱人”“与人为善”“言必信,行必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等,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中华民族拥有在5000多年历史演进中形成的灿烂文明。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坚实的文化基础和独特的文化内核,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推进人类现代化进程作出贡献。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文化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特征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民为贵”“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等,为我们这样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文化启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等,为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提供了传统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等,为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提供了传统文化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道法自然”“斩伐养长,不失其时”等,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传统文化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等,为建设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提供了传统文化支撑。
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智慧方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