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大陆惠台政策措施正日益机制化系统化。自“31条”发布后,大陆又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26条”、应对疫情统筹做好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和推进台资项目有关工作的“11条”、支持台湾同胞台资企业在大陆农业林业领域发展的“农林22条”,以及促进闽台深度融合的《意见》等一系列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大陆几乎每一年都有新的、各个领域的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落地。这些政策措施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日益丰富且相互补充,再加上各地各具特色惠台措施加快落实落细,使得大陆惠台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更加巩固,更贴近台湾同胞所需所求。
二是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成为惠台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在35年的惠台历程中,以惠及台湾传统产业、惠及台湾中小企业为主轴的ECFA,既让台湾地区扩大了产品出口,又让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得到了有感的实惠。这些企业众多员工以及农渔民成了惠台政策的直接受益者。
三是许多所谓的“天然独”青年摆脱“台独”的纠缠,成为“天然合”的主力军。青年历来是社会所有群体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闯劲,最希望改变自身地位的人群。台湾青年西进大陆有多重因素,但基本因素主要体现在:第一是民进党当局始终坚持“去中国化”的政治立场。两岸关系不好,台湾经济不会好,这是岛内青年最大共识。这些年大陆经济稳定增长,比欧美等地区亮丽。台湾青年从切身的对比、切身的感受中,深刻认识到“台独”只是不可实现的梦幻。两岸青年只有携手并进,才有美好的愿景。第二是长期以来台湾陷于两党政治恶斗,社会撕裂,经济停滞,留在岛内机会少,前途无望。第三是大陆市场大,发展快,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常会冒出许多颇有潜力的机遇。站在最现实的立场,大陆是台青展示才能的最佳舞台。第四是这些年大陆惠台措施越来越多,给台湾青年创造了更多机会,磁吸效应递增。第五是前几年登陆台青扎根大陆,业绩可嘉,现身说法激励欲西进者跃跃欲试。第六是台湾当局争夺青年措施无力,仍将大陆优惠举措归属于以往的“统战阴谋”等政治说教,令台青生厌、抵触。
从现实角度讲,岛内“台独”仍甚嚣尘上。台湾青年确实对大陆没有多少归属感。推行两岸的融合发展,有助拉近两岸民众的心理距离。两岸的融合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营造交往双方和谐相处且经常互动的环境,构建两岸民众共同参与分享的生活世界,让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融入大陆的社会生活圈,在共同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增进相互瞭解,消弭误解隔阂,彼此的利益连结更加紧密,从而拉近两岸双方的心理距离,实现最终的心灵契合,逐步获得相同或类同的价值共识。
现实的发展与“台独”势力的梦想相反。“大陆热”在岛内不但没有消沉,反而越来越热。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台湾青年赴大陆求学人数猛增。仅以台湾最有名的建国中学、师大附中、北一女中等为例,以往报考大陆名校的只有区区几十名,如今报考人数突增2-3倍。大陆颁布史上最接地气的惠台31条措施后,连不少“太阳花学运”积极参与者,也四处申请到大陆高校读研读博。二是台湾青年赴大陆工作的人数猛增。这些年《联合报》的民调显示,30岁以下的岛内年轻人西进大陆意愿由前几年的30%,增加为53%;而去年《远见》杂志的民调披露,18至29岁的青年愿到大陆发展的比例更是高达近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