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重视以科技创新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引擎”,建设企业主导型国家创新体系,以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培育新动能,打造国家科技先导能力。 |
中评社北京3月1日电/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进一步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经济参考报发表北京理工大学融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特聘研究员尹西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王华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刘冬梅文章表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科技创新作为核心要素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理论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眼点,将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点,突出创新起主导作用,明确了科技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阐明了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和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这一主导路径。概言之,新质生产力依靠的是科技创新这一“本质”,通过数字科技这一“介质”,形成的是绿色发展的“品质”。这对我们深入理解、学习、应用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以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遵循实践逻辑、发展逻辑和理论逻辑的重要时代抉择。从实践逻辑来看,科技创新能够带来工具革命、效率革命和产业革命,是生产力革命的关键变量。科学技术创新能够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的组织模式和开发新业态、开辟新市场,成为提升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基石。从发展逻辑来看,这一内涵阐述同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表述一脉相承,进一步彰显了创新引领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有机统一、技术革命性突破和生产力发展路径跃升的有机统一,更加凸显了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主导作用”的功能定位。从理论逻辑来看,这一内涵阐述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科技创新作为核心要素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这一重大论断,历史性地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内在本质联系完成了逻辑整合,是中国共产党谱写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以科技创新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新质生产力正迎来突破性发展时期,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也带来新的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太阳能、锂电池、数字经济等领域实现了换道赛车和换道超车,并在近年来加强了未来科学、未来能源、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未来产业的前瞻性谋划布局,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数字化绿色化双转型正在加速推进,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发展生产力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基础研究薄弱、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急缺、科技创新成果向产业链转化效能不高、科技领军企业不够多不够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化协同不足等问题依然严峻,现行科技创新机制、政府监管机制、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和科技创新制度环境仍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亟待建立健全。
多路并举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文章指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完成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新型工业化关键任务,必须全面学习领悟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深刻内涵特征,前瞻研判新质生产力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多路并举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具体而言,要重视以科技创新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引擎”,建设企业主导型国家创新体系,以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培育新动能,打造国家科技先导能力,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释放数字要素乘数效应,提升科技创新成果向重大场景转化效能,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释放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澎湃动能。
加强科技创新,打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引擎”。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抓住人工智能、数据要素等新型生产要素快速发展带来的新机遇,立足超大规模市场、海量应用场景、产业体系完整、战略性新性产业发展基础良好等优势,把握场景驱动创新和通用人工智能革命带来的科技和产业发展范式变革机遇,激活科技创新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发挥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打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引擎”。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力主体”。企业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国家强,而企业核心能力、动态能力、先导能力的培育,是全面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更是健全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有力主体”。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加强企业主导型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是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化协同、塑造新型生产关系的“题眼”所在,也是打造国家科技先导能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体系动能的关键所在。以科技现代化支撑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把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摆在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更加突出位置。重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作为新型举国体制中的“有力主体”,在有效整合“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容社会”、加强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化发展的主导性作用。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发挥好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的优势,和企业主导型创新联合体作为新型举国体制的独特载体优势,发挥“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和重大创新场景建设者作用,推进自主创新、开放创新、集成创新一体布局,牵引发挥各类企业围绕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新要求新场景新任务,全面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加快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伴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类脑智能、未来能源、生命科学等新技术快速发展,颠覆了传统科技创新路径,产业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纵深推进,新场景、新产业、新模式不断涌现,将加速重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深刻改变世界各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需要进一步重点关注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以原创性、引领性和颠覆性技术成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