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两岸双赢
──习近平涉台重要讲话学习体会
http://www.CRNTT.com   2024-05-09 00:13:42


 
  3.“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之“情”

  在4月10日的会面中,习总书记说:“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没有什么问题不能商量,没有什么势力能把我们分开。海峡的距离,阻隔不断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12〕把台湾民众看作“家人”、“同胞”,正是源于两岸中国人共享的中华文化里最深厚、最朴素的“仁孝”观念和民族情感。

  “有情有义”是中华民族崇尚的处事之道。两岸之间有再多的问题、再大的困难,在一句“我们中国人”、“我们一家人”面前,都可以暂时放下乃至烟消云散。马英九此番引用鲁迅名句“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表明台湾同胞同样深谙和认同这种中华文化密码。“情义”之下的两岸中国人完全能够以“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智慧化解复杂困难的分歧与矛盾。

  2023年8月在美国政界一片“疑赖”声中,赖清德接受美国《彭博新闻周刊》专访时一再表示:如若当选,“未来任内的责任是维持台海现状”,台湾“没有所谓的独立路径”。赖清德此番言论并非仅仅为了淡化自己“务实台独工作者”的标签以获得选举支持,更加深刻的原因在于,“台独”绝无可能,与其挑起“法理情”的对抗,不如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情怀,用“情理法”来面对两岸关系现实问题,追求两岸双赢的愿景。

  三、两岸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两岸同胞有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我们对民族有共同的责任、对未来有共同的期盼。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来把握两岸关系大局。”〔13〕对于民进党来说,“台独”思潮产生于台湾特定的历史时期,同样存在着与时俱进的问题。1996年夏,民进党青年世代共同发表的“民进党新世代宣言”坦承:“台湾独立不是什么使命,而是务实的政治主张”“台湾独立不是最优先的政治目标,而是为了实现社会发展理想的途径”〔14〕。因此,民进党成立不到十年,当时的民进党青年世代就已体认到,“台独”主张只是寻求政治社会资源再分配的政治途径、工具而已。陈水扁当政8年后发出的“台湾独立,不可能就是不可能,不要自欺欺人”感叹,蔡英文当政8年后民进党照样宣誓“效忠中华民国宪法”,政治现实已经表明“台独”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对于即将在台执政的赖清德来说,“法理台独”有可能吗?是选择“台独”还是选择政治和谐、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相信民进党当局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并不困难。

  1.维持两岸和平稳定是台湾地区主流民意

  根据“世界价值观调查”(WVS)对两岸民众二十余年的追踪结果显示:无论是大陆社会还是台湾社会,目前仍以物质主义价值观为主导。〔15〕这意味着满足人们人身与经济安全的需要,如维持社会秩序、保持经济稳定或较快增长等,仍是两岸民众首要重视的未来发展目标。当前赞成维持现状的台湾民众比例高达61.1%(2023年)。〔16〕一旦台海发生战争,54.1%的台湾民众不愿意参战,这一比例在20-29岁的年轻世代中更是接近70%(2023年)。〔17〕与之对应的是,满足人们归属与自尊的需要,如美丽的城市与乡村、人性化社会和“思想高于金钱”等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念,在两岸青年群体里获得越来越高的认可度。由此可见,两岸虽在社会发展节奏上有所差异,但总体趋势和目标却是如此相近,那就是不要战争与动荡,期盼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2.两岸同胞是“45年东南无战事”的最大受益者

  1979年以来,台海地区已经45年无战事,两岸中国人成为两岸和平最大的受益者,两岸双方都在两岸交流合作进程中获得巨大的发展能量。习近平指出:“两岸同胞从来都是一家人,应该常来常往,越走越近、越走越亲。我们将采取更有力措施积极推动两岸交流交往交融,让两岸同胞在交流中交心,在交往中增信,促进心灵契合。我们热诚邀请广大台湾同胞多来大陆走一走,也乐见大陆民众多去祖国宝岛看一看”〔18〕。

  近年来两岸关系处于时有紧张、总体冷和平的状态。特别是疫情以来,台当局片面暂停或严苛限制两岸民众往来,导致两岸民间交往常常面临限流、甚至断流的困境。与之相反的是,台湾民众主张增加两岸互动的呼声却空前高涨,达到74.4%。〔19〕这正是源于两岸同胞在过往40年的集体互动经验中,切身体会到交流能够增进双方瞭解、加深感情,减少不必要的误判,带来互惠与共赢,与普通人“不要战争与动荡,期盼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的美好向往始终契合。

  而两岸的交流模式也正经历着从单纯增进瞭解的初级阶段,迈向融合发展的阶段。台湾同胞在大陆得到平等对待,拥有与大陆同胞一样的机会、权益、利益和保障,让双方能够体面、安全、方便、低成本地生活在一起,融入“共同的生活”,形成“共同的视野”,逐渐形成“彼此欣赏、彼此珍惜、彼此包容、彼此肯定”的共同价值,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程中取得的显着成效。

  3.两岸同胞共同见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我们注意到,习近平特别向台湾青年朋友们介绍:“经过百年奋斗,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不仅实现了孙中山先生当年描绘的蓝图,而且创造了许多远远超出孙中山先生设想的成就。”〔20〕这一论断和我们在两岸交流中一再听到的台湾友人的感叹是一致的,我们深信,未来只有台湾更好、大陆更好,才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美好未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贫穷落后的经济弱国跃居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与之相随的是,综合国力显着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这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自身贫困、迈向富强,披荆斩棘而来的一条全新道路。背后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不变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之、调试之,并持续地发展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以此回应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马英九此行率团参访了专长无人机的大疆公司、互联网头部企业腾讯、深耕电动汽车的比亚迪、光伏发电的隆基绿能、数字农业的代表——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以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双奥”场馆的标志性建筑“冰丝带”与“鸟巢”等。这些年台湾社会对大陆的瞭解十分片面,甚至是妖魔化的,而此趟随行的台湾青年,正可以透过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双手,从这些大陆民众生活的片段中,去感知中国大陆各方面的发展,看到中国道路的“大陆方案”是一种已经被证实的、可取的、能够带领人民奔赴美好生活的正确选择。

  更重要的是,祖国大陆是完全向台湾同胞敞开怀抱的,“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21〕,逐步使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享有公民待遇的无差别化,希望让更多的台胞能够在大陆追梦、筑梦、圆梦,共享这些社会发展成果和国家荣耀。

  4.两岸青年要在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互学互鉴

  我们深切体认到习近平提出的“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两岸青年好,两岸未来才会好。两岸青年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续写中华民族历史新辉煌”。〔22〕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曾经断言:“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在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进程中,两岸青年终将接过“复兴中华”的接力棒。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础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未来可期。希望民进党当局回到为人民谋福祉的正道,与大陆方面合作,将更多机会留给台湾年轻一代,为两岸青年交流交往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和便利的条件。为此,我们提出如下三点建议:第一,持续吸引台湾青年登陆发展、走走看看,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新的桥梁和纽带。第二,引导台湾青年既认同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又认同大陆特色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的开拓者。第三,支持两岸青年在两岸交流中互学互鉴,携手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2ZDA125)

  注释:

  〔1〕〔6〕〔7〕〔12〕〔13〕〔18〕〔20〕〔22〕习近平总书记会见马英九一行的重要讲话: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4/content_6944443.htm。

  〔2〕Anthony D. Smith: National Identity, London: Penguin Books, 1991, p.14.

  〔3〕丛日云、马涛:《迈向后民族主义的西方—后现代主义价值革命视角的考察》,《探索与争鸣》2023年第10期。

  〔4〕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383页。

  〔5〕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https://www.gov.cn/xinwen/2021-08/28/content_5633940.htm?eqid=e531ce5c00041066000000026477f559。

  〔8〕“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https://flk.npc.gov.cn/xf/html/xf2.htm。

  〔9〕《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讲话:https://www.gov.cn/xinwen/2019-01/02/content_5354223.htm。

  〔10〕《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全称《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台湾,陆委会网站:https://www.mac.gov.tw/cn/News_Content.aspx?n=CB8634BC32C9D091&sms=00448BCAAC624955&s=547B4FD948FED617。

  〔11〕刘国深:《两岸政治僵局的概念性解析》,《台湾研究集刊》,1999年第1期,第3页。

  〔14〕刘国深:《民进党意识形态研究》,九州出版社,2005年,第21-22页。

  〔15〕2019年第七波“世界价值观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陆的物质主义价值观水准约为70%,台湾地区约为60%。“世界价值观调查”网站:https://www.worldvaluessurvey.org/WVSOnline.jsp。

  〔16〕资料来源:《台湾民众统独立场分布》,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https://esc.nccu.edu.tw/PageDoc/Detail?fid=7805&id=6962。最后存取时间:2024年4月18日。

  〔17〕〔19〕资料来源:《2023两岸和平调查》,《远见》,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6795。

  〔21〕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相关涉台论述:https://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4年5月号,总第317期,P15-20)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