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坐落在福建省厦门市蜂巢山麓的华侨博物院保留着陈嘉庚先生最初的建筑设计风格,6层的主体建筑融合了富有中国古代建筑特色的飞檐斗拱和体现西式建筑特色的雪白花岗岩外墙,半圆式台阶通往华侨博物院“华侨华人”展厅。这一展览与自然馆、陈嘉庚珍藏文物展共同构成华侨博物院的基本陈列。
“华侨博物院之所以叫博物‘院’,而非博物‘馆’,源于陈嘉庚先生最初的设想——‘以博物院为总称,以区别于内部的分馆’。”华侨博物院主持工作的副院长钟志诚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如今,陈嘉庚先生最初规划设立的四个分馆——人类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华侨与南洋博物馆、工农业博物馆,分别在华侨博物院的自然馆、厦门大学和“华侨华人”展、集美鳌园得以呈现,构成了陈嘉庚先生实现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世留下了更为可贵的精神遗产。
“华侨华人”展讲述从古至今华侨华人出海谋生、当地发展、贡献当地、文化交流的历程;自然馆展出的长15米的鲸鱼骨架以及现已灭绝的新加坡虎、马来西亚鳄鱼、印度尼西亚天堂鸟等标本;陈嘉庚珍藏文物展中的商代青铜器、历代陶瓷器和明清书画珍品……华侨博物院不仅为观众奉上华侨发展的历史画卷,也为公众学习中国古代历史和自然知识打开一扇窗口。
寄托爱国思乡情愫的博物院——
“为建设心中的家园添砖加瓦”
在“华侨华人”展厅,一把锃亮的龙泉剑是华侨博物院的明星展品。这把由精钢剑身和木质剑鞘组成的龙泉剑,一面刻着“披荆斩棘为国增光”“龙泉民字号制”,另一面刻着“陈嘉庚惠存 浙江龙泉各界敬赠”。这是1940年陈嘉庚先生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慰问抗日军民时,浙江龙泉各界敬赠给他的礼物。陈嘉庚将这一珍爱的收藏捐赠给华侨博物院。
如今华侨博物院8000多件文物藏品中,大部分来源于陈嘉庚先生从各地政府监定价格的文物店购得的文物,还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数十年来华侨华人及相关机构的捐赠。许多藏品的背后,蕴藏着华侨华人心系祖(籍)国的动人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