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义虎表示,所谓“战略主动”,就是要在反独和促统两个方面都主动作为,就是要在争取岛内民心、促使民意基本好转方面积极作为,就是要在探索和构建国家统一模式方面有新的突破。(中评社 林艶摄) |
中评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林艶)全国两会在京召开,全国人大代表、著名台海问题专家、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义虎日前接受中评社独家专访,就中央对台精神、如何克服阻力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如何看待“2.14恶性撞船事件”后大陆采取的反制举措、两岸关系存在哪些风险需要警惕、如何避免两岸发生冲突对撞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分析。
关于中央对台精神,李义虎表示,中央对台工作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掌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主动”。这个观点是属于战略规划层面的,而非一般例行性的政策说法。所谓“战略主动”,就是要在反独和促统两个方面都主动作为,就是要在争取岛内民心、促使民意基本好转方面积极作为,就是要在探索和构建国家统一模式方面有新的突破。他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涉台部分论述也反映了中央对台政策的核心要旨和要点,形象地说就是把住两头、同向发力的政策。此外,他也认为,中华文化在两岸关系发展中一直起着根基性和托底性作用,是两岸关系的“稳定器”,是两岸民间的最好粘合剂。
谈及两岸融合发展,李义虎表示,两岸融合发展思想经历了一个内涵不断扩张、形式不断丰富的动态发展过程,从经济社会领域逐步拓展到其他领域,现在讲的是“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这一重要思想提出至今,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发展理念,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底蕴和明确的未来面向,对两岸关系发展、对台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他认为,两岸融合发展本应是双向发力、双向奔赴的事情。但在目前岛内特殊的政治生态和两岸关系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尽管双方可以进行一些交流合作,但还较难实行双向的融合发展。对此,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两岸融合发展在初期还是要“以我为主”、“单向启动”,大陆方面可以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积极作为,先行先试。二是面向台湾社会而非台湾当局,以走民间交流融合路线为基本路径。
对于“2.14恶性撞船事件”,李义虎认为,真相、道歉、赔偿是解决问题的应有之道、正确之道,也是人道之道。他指出,台方需要明白一个道理,事起于偶然,却也将造成必然;默契打破之后将是另类新常态。大陆方面对厦金海域的常态化执法巡查,包括对台方船只巡检,将形成厦金水域的新治理形态,这种新治理形态不仅有利于保护大陆渔民权益和海域秩序,而且意味着从宣示拥有主权到实际管控治权的脉络更加清晰,范围上则可以进一步从厦金水域到台湾海峡。这个新常态虽然属于大陆方面因应式反应,但对掌握和扩大台海地区的实际掌控权是有意义的。
对于如何看待两岸关系,李义虎表示,选举结果确实使各界对台海局势深感担忧,因为赖清德上台将给两岸关系发展投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现在的要害问题是赖清德上台后敢不敢推动“法理台独”,能不能做到“法理台独”。李义虎认为,从根本的意义上讲,大陆所拥有的强大实力和坚决反对“台独”的政策立场是赖当局推行“台独”迈不过去的一道巨大障碍;而美国奉行的不支持“台独”政策也是横亘面前的“拦路虎”,美国对岛内的某些“柔性台独”动作并不干预,但会明确将红线划在不能搞“法理台独”。因此,以上两个因素可以看作赖当局推动“法理台独”的最大压制性因素。此外,近期对赖上台后的两岸政策能够产生制约的“岛内因素”也出现了。他指出,面对岛内政局和台海局势的变化,大陆方面始终保持着强大的战略定力,对“台独”保持着高压态势。岛内政治的某些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今后很多事情的发生也不会以民进党的意志为转移。不仅民进党进入“片面执政”,岛内“行政权”会更多地受制于“立法权”,而且大陆的综合实力和政策执行力会决定两岸关系的根本走向,会让“台独”撞到南墙。
对于如何避免两岸发生冲突对撞,李义虎认为,一是把住“反独”和“促融”两头,综合施策,同向发力。二是反制岛内的“文化台独”;三是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