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中评社 张爽摄) |
人民日报记者:请发言人介绍2021年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情况,有哪些主要特点?对2022年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有何预期?
马晓光:2021年,我们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扎实推进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一是台商赴大陆稳步增长,两岸贸易额创历史新高。1至11月,两岸贸易总额2982.8亿美元,同比增长27.3%。其中大陆对台出口707.7亿美元,同比增长31.2%;自台进口2275.1亿美元,同比增长26.2%。大陆新设台资企业5923个、同比增长34.7%。两岸产业合作不断深化,产业链供应链持续稳固,大陆台企生产经营总体稳定,台商投资出现大项目多、科技含量提高的积极变化。
二是助力台商台企在大陆发展迈上新台阶。积极引导支持台商台企参与“十四五”规划实施,台企融入新发展格局、参与高质量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取得显着进展。鼓励引导更多台商台企增资扩产、扎根发展。支持一批优质台企在大陆上市。2021年共有6家台企在大陆A股上市,截至目前总数已超过40家。
三是持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落实系列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出台幷落实落细“农林22条措施”,支持台胞台企参与大陆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林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初步形成台胞台企在闽享受同等待遇政策体系。
四是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平台建设获得新成效。在湖南设立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在山东设立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新批设立两个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积极协助台湾青年在大陆实习就业创业。协助台商台企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用好各类电商平台,拓展大陆内需市场。10多个省区市以线下线上结合方式举办涉台经贸交流活动,有效促进各地对台经贸合作。
新的一年,我们秉持的“两岸一家亲”理念不会变,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的政策不会变,为台湾同胞办实事做好事的举措不会变。希望台胞台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与“台独”分裂势力划清界限,为促进两岸经济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海峡两岸记者:请简要介绍2021年两岸人员往来和各领域交流情况,有哪些主要特点?
马晓光:虽然受疫情因素和民进党当局人为设置障碍的影响,今年两岸人员往来仍然无法恢复正常,但我们促进两岸交流、深化融合发展的努力没有停,两岸同胞走近走亲的热切愿望没有减,两岸民间各领域交流合作没有断,幷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新时代新征程带来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新气象。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许多台湾同胞出席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等重大活动,参加相关主题交流参访活动,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奋斗历程和光辉成就有了更深刻认识,对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许多在大陆学习、工作的台胞积极参与助力乡村振兴、支教义诊送医、援助受灾民众等志愿服务。众多台湾艺人踊跃发声,致敬戍边英雄、力挺新疆棉、为河南水灾捐款,国庆期间祝福祖国繁荣昌盛,表达了广大台湾同胞的心声。
二是台湾同胞同等待遇相关政策落地落实取得新成效,更多台湾同胞来大陆筑梦、圆梦。今年有20名台湾文艺家、作家首次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全国代表大会。13名台胞成为中国文联有关文艺家协会新会员。8名在闽台胞获评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棒球运动员李宣泽成为首名获得大陆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的台湾运动员。又有不少台湾专业人士来到大陆,从事科技、教育、乡创乡建等工作。目前已有2000多名台湾教师在大陆高校任教。越来越多台湾同胞在大陆找到了自身发展的舞台,加入到实现两岸融合发展的进程中。
三是两岸交流活动依然精彩纷呈,新媒体传播效应显着。海峡论坛等一大批两岸品牌交流活动继续举办,两岸同胞参与热度不减。各种主题的“云端会议”、影像文化周、研习营、线上大赛、网络直播等活动突破疫情阻隔,台湾各界实际参与人数和线上可及人数大大超过传统交流模式。成千上万从未来过大陆的台湾同胞特别是青少年学生,通过线上方式首次参与两岸交流活动,留下美好印象。
四是在大陆工作、学习、生活的台湾同胞已逐渐成为线下两岸交流主体,青年日益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主力军。一年来,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积极参与两岸各领域交流,分享亲身经历和成功经验,讲述来大陆追梦圆梦的精彩故事,呼吁两岸同胞和衷共济、共谋发展。一批在大陆工作的台胞获得省、市级五一劳动奖章、青年五四奖章和“三八红旗手”称号。前不久在厦门举办的第十三届海峡论坛上,3名台湾青年分享他们在大陆打拼成长的故事和心路历程,真实生动、精彩励志,引发了两岸民众的高度关注和年轻朋友们的强烈共鸣。
新的一年,我们将持续推动两岸交流交往,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促进两岸同胞凝心聚力,共同开创美好未来。需要指出的是,台湾方面禁止大陆居民赴台交流已近两年,早已不合时宜,应当尽快取消。民进党当局应当正视时代发展潮流和要交流、要合作、要发展的主流民意,停止干扰阻挠两岸民间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