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金山华人华侨示威 |
中评社╱题:台湾统独势力急速变化的原因与影响 作者:浙侠(杭州),台湾问题专家
【摘要】近年来,民进党执政当局“倚美谋独”,“抗中拒统”来势汹汹,一方面置台湾于“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另一方面却鲜见岛内民众如同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的抗争活动,反观岛内政治生态呈现出“独”升统降现象。此外,各类民调也显示,民众对民进党的好感度远高于当年李、陈执政时期,舆论氛围更是一片此起彼落的挑衅声。是什么因素导致台湾统“独”势力版图急速大挪移?本文试图通过梳理民进党执政当局的政治伎俩,以期抛砖引玉,探讨应对策略,促进两岸和平统一进程。
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本是台湾民众的主流民意,然而,民进党重新执政以来的所作所为,恰恰反其道而行之:陆委会称“两岸互不隶属”;台军方面则号称要将台湾打造成“刺猬”、“豪猪”;立法机构负责人游锡堃更是期盼“一旦台海有事,(所有民主国家)将立即外交承认台湾”……,整个决策层呈现出孤注一掷、拒统谋独之势,以至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将台湾称作“地球上最危险的地区”。
与以往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不同的是,台湾民众面对两岸擦枪走火的火爆局势,不仅鲜见抗争场面,反而主张两岸和平、统一的政党、社团逐渐边缘化、泡沫化,岛内政治生态呈现的则是“独”升统降的现象;此外,各类民调也显示,民众对民进党的好感度远高于李、陈执政时期,舆论氛围更是一片“倚美谋独”、“以武拒统”声。
是什么因素导致台湾统“独”势力版图急速乾坤大挪移?
一、洗脑:降低政治判断力
就两岸关系分析而言,判断统“独”博弈中的时与势,其特殊性在于不能像化学分析那样精确量化,让人一目瞭然地看清时与势。然而,时与势的确左右着台湾民众目的意识中的统独方向,包括观点和立场。
从外部环境看,随着两岸博弈性质由以往的“法统之争”、“制度之争”转化为统“独”之斗,尤其随着民进党执政当局不承认“一中原则”“九二共识”,而外部势力干预台海局势力道的加大、亚太地区“五四三二”(五眼联盟、四边机制、AUKUS、双边军事同盟)阵势的显现,以及“印太战略”、亚洲“小北约”舆论声势在岛内的高涨,一些民众和传统的统派支持者在时与势的判断上,出现了一叶障目现象。认为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大陆崛起势头猛烈,龙鹰之斗,只要美国不放弃台湾、民主同盟不倒、中美冲突不停,两岸就“和统不易、武统也难、‘台独’浑水摸鱼可待”。由此他们认定,两岸统一前景不容乐观,时与势在向有利于“台独”方向倾斜。
对于一般台湾民众而言,其统独观点和立场的是非对错,是根据能否赢得别人赞同为标准。当台湾民众发现其观点与现实社会中的高层言论、舆论观点,乃至政策导向不一致时,就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然而,现实社会中,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幅反差极大的对比图:一边是大陆与美国冲突激烈、一边是台湾和美国如胶似漆,更加上民进党执政当局的“倚美抗中”、“和平台独”、“以武拒统”等观点的盛传,西方观点一边倒的舆论渲染,促使台湾民众对原先支持两岸统一的立场和观点产生动摇、怀疑。
从台湾内部而言,民进党执政当局刻意利用国际形势的变化,为达以拖待变、阻挠两岸统一进程之目的,用“倚美谋独”策略、以武拒统口号迷惑百姓,热炒所谓“爱台湾”、“芒果乾(亡国感)”、“武汉肺炎”等议题,不断给台湾民众洗脑。
这里,仅以“爱台湾”为例,看看民进党执政当局是怎样给台湾民众洗脑的。
爱台湾、爱家乡,本是个价值观问题。所谓价值,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人的尊重和满足。而社会对人的尊重和满足主要涉及人的感觉。当然,这里的“感觉”是心灵之感而非感官之感,如同爱与恨、冰与火,是两种显然不同的感觉。
事实上,讨论“爱台湾”这一问题,对台湾长治久安、递升民众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吸引海外游子回乡建设乃至凝聚人心都有正面积极意义,原本无可厚非。但民进党执政当局与绿媒名嘴在炒作该议题时,刻意置入了大陆与台湾、外来与本土、专制与民主等主题词,幷将前后两者对立起来,把一个美好的价值观问题炒作成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问题,于此切割大陆与台湾,割裂岛内族群,制造出两岸及岛内族群之间的仇恨。
德国学者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年10月14日—1975年12月4日)在《文化的危机》一文中,特别强调了政治判断和扩展的思维方式对于公共政治思考的意义,即个人的判断和看法不是自以为是的想法,它们必须以取得可能的公众共识为目的。“判断的力量在于一种它与别人的潜在的共识。在判断中起到积极作用的思想过程与纯粹理性的思想过程,即我与自我的对话,是不一样的。即使在我独自决定的时候,判断也是一种我与其他人的预期的交流,而且我知道,我必须最终和这些人形成某种共识。
正是由于这种潜在的共识,判断才有其特殊的有效性。对“爱台湾”问题的讨论,由于置入了政治斗争的元素,台湾民众对此的认识,自然就会激发出一种特殊的内心感觉,这种感觉期待得到别人的认可,否则很难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信心。当台湾社会所有的舆论观点大多认为“亲中就是不爱台湾”、就是“卖台”时,一般民众和统派支持者就很难辨清方向,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起码是自我怀疑境地。
二、恐吓:导致自我怀疑
民进党当局自诩“民主、自由、多元、包容”,事实上却无法忍受统派力量在岛内的存在,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岛内的各种民调机构总会出来做一些有关国族认同感、统独支持率之类的民意调查,从而炒作“台湾中国、一边一国”、统一在台缺乏“民意”的伪名题。一方面切割两岸联结,推动“台独认同”社会化,降低岛内统一民意,瓦解“一中”意识;另一方面,利用所谓的民调结果,把中国人认同者从岛内人群中剥离出来,诱导民粹舆论指责那些认同中国人的民众是“台奸”,幷以台湾民意为由,合理化其“一边一国、抗中拒统”的政治迫害行为。
更可怕的是,杀鸡儆猴。运用“法律”手段打击统派,消灭异己。自2019年以来,民进党执政当局不断修改“国安五法”和“政党法”,以“莫须有”的“间谍案”,打击特定党派、统派人士、赴台游客、学生。用台当局“内政部”负责人徐国勇的话说,就是为铲除“一国两制”支持者及政党量身定制的。最近,又针对在台大陆企业为出台“经济间谍法”造势,对在台陆资企业“先射箭再画靶”,进行大规模搜索、约谈。据台湾媒体报道,“光是3月,至少10家陆企约百人遭到搜索与约谈,有些是以‘拂晓突击’方式大动作进入办公室进行搜索,幷扣押硬盘计算机与工程师。①”
铺天盖地的声势,从而使得统派人士与支持者精神上感受到巨大的压力。面对着社会舆论、当局“法规”和“台独”势力的指责与打击,其处境之尴尬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台湾一般民众心目中,“法律是公正的,程序是民主的,打击也是‘合法’的”,因此,统派人士或支持者若是反抗或是争辩反驳,岂不是等于说“法律”错了,民主错了?大有反对民主,与“法律”对抗的可怕嫌疑!由此,纵然有不怕打击、不怕坐牢的统派人士或支持者,面对粗暴、武断、强词夺理、断章取义、无限上纲的公权力,且不由分说、不容争辩的1450网军,即使胸有成竹,以为可以舌战群儒,澄清问题,说服对方,但事到临头,却发现情况幷非如此,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你不但不能还手,甚至不准招架。不消说,这种“文革”式的约谈、批判虽很难让统派人士或支持者心服口服,但它足以让人强烈地感到,你的观点是被众人唾弃的,你的行为别人都反对。也许统派人士或支持者感到很冤枉、很沮丧,但同时也会让他陷入巨大的精神危机,开始产生自我怀疑。
三、孤立:摧毁人的意志
“台湾主流民意”、抓间谍“保台湾”不过是民进党执政当局迫害统派人士、抗中拒统的修辞,在此名义下,给统派人士与支持者形成四面楚歌式社会氛围,不露痕迹地分化统派力量,并千方百计设法尽量使统派人士长期孤立于台湾社会。
孤立是一种难熬的刑罚,长期的社会孤立会对人造成深刻的伤害。美国心理学家黑尼(CRAIG HANEY)研究了鹈鹕湾超高度安全管理监狱的100名囚犯②。发现许多囚犯在孤立情形下生活,导致心智状态混合长期冷漠、倦怠、忧郁及绝望。同时,数十项研究均得出类似的结论:遭孤立的囚犯难以分辩真实与幻想。
孤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强制式孤立,将人强制封闭在特定区域内与社会人群物理隔离,如监狱中的政治犯,另一种是生活在社会人群中的孤立,让你继续往常一样的工作、生活,但周边的人都不理你,让你孤立于社会人群之中。强制式的孤立,可怕之处在于与世隔绝,但孤立者的内心依然可以在想象中继续与他人保持交往,可以认为自己仍然受到众人的支持或同情,甚至认为自己的行为深得人心,广受拥戴。因此,政治犯在监狱中,其内心其实幷不会感到被彻底孤立。毕竟,他怀抱着一种一旦回归正常状态,情况或许会发生颠覆性改变的幻想。这种幻想状态纵然令人痛苦,却未必能轻易摧毁希望。
生活在社会人群中的孤立状态,可怕之处在于这将严重影响其理智和认知。通常,人对政治问题的是非善恶价值判断,只有在与他人交流而获得共鸣的情况下才可能清晰,才可能确认。与世隔绝式的孤立,使人失去参照系而陷于自我怀疑;生活在社会人群中的孤立,则在周围舆论的一片否定声中被迫进入孤独的思考,更能使人面对颠倒的参照系而陷入自我否定,更容易摧毁人的意志,更能无情地剥夺掉孤立者的一切幻想。
孤立于社会人群之中的孤立者,在其周边处处能感受到别人的异样目光:不是视而不见,就是向你表示轻蔑;熟人如同遇见麻疯病人,唯恐避之不及。也许孤立者可以认为是他人不知情而产生的误解,但没有几个人愿意倾听其解释,而孤立者却又可轻易地获得一种印象:在众人心目中,似乎一切都是明明白白的,他们之间幷不存在什么误解和冤枉。因此,孤立者就会感到自己极其软弱无力、孤立无援。
2022年1月11日,海基会前副秘书长、国民党前民代庞建国跳楼身亡,震惊台湾全岛!据台湾媒体报道,庞建国在去世前,曾多次发文谴责民进党当局,“不公不义的台湾,我生不如死”。2020年6月6日,高雄市议会原议长许昆源得知韩国瑜罢免案通过时,极度失望幷表示,“社会这么没有是非,我活着有什么意思”,随之坠楼身亡。庞许之死,既是向台湾社会不公不义、快速沉沦发出的警醒、呐喊,也是统派面临生存环境的一种精准描述,更是对民进党执政当局玩弄权术的一种无奈与抗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