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4月11日电/建设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先行先试、锐意进取,切实发挥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
经济日报发表记者冯其予评论文章介绍,数据最有说服力。目前,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特别管理措施由最初的190项到“十三五”初期的122项,再压减至2020年的30项,首张海南自由贸易港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仅27项。2020年,前18家自贸试验区共新设企业39.3万家,实际使用外资1763.8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4.7万亿元。以不到全国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实现了占全国17.6%的外商投资和14.7%的进出口,为稳外贸稳外资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章指出,下一步,中国将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赋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权,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这要求我们进一步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和开放高地优势,以制度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压力测试力度,更好地联通两个市场,集聚国内国际资源要素,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更大力量。
首先,突出自贸试验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探索路径、积累经验。通过深化改革在国内大循环中引领带动国内产业升级,通过扩大开放在国际循环中增强国际资源配置能力,在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其次,要不断激发自贸试验区发展新活力,打造发展新优势。特别是推动自贸试验区对接国际先进规则,开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此外,要进一步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和开放高地优势。继续推进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形成更多针对性强、实效性强、集成性强的制度创新成果。自贸试验区服务国家战略,围绕服务贸易、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等新领域新业态,进一步以特色鲜明的差别化试点任务,打造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