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评社的数据新闻与数据智媒概念
http://www.CRNTT.com   2021-07-14 00:28:26


 
  第五,要掌握预测与发现问题的能力。专家指出:“网络技术特别是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传媒业将带来重大变革,其中关联性与预测性是数据新闻带给新闻价值的重要内容。关联性指数据新闻对数据中语义关系的发现,特别是当前关联数据技术与规则正努力创造一个可链接的相关世界的相关关系的发现,这能将数据无缝地融入网络媒介内,为数据新闻的传播助力。数据新闻所依托的网络媒介下的数据库技术,可以支撑数据新闻依赖其依托的数据库进行长时段数据走势的整合和积累,在大数据趋势下,这些相关数据的整合与存储使得预测性成为数据新闻重要的新闻价值构成。预测性指数据新闻可以评估事件发展状况和预测事件发展趋势,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下,媒体通过数据分析来确定新闻事件中的各利益相关方的相互关系,再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由数据支撑的分析过程是客观真实的,增强了新闻的可信度。数据新闻与数据技术密切相关,往往站在宏观视角观察新闻事实,由于数据是可以实时观测的,而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因此数据新闻才有了评估事件发展状况和预测事件发展趋势的可能。数据新闻以连贯的数据为基础,对事件的发展趋势进行本质把握,与预测性新闻科学性的价值向度是相契合的。”⑤

  香港至今还是处在比较突出的变革期,尤其是政治体制的改革从未停滞,所以各种问题不断发生。无论是政府还是政党,乃至社会各界,都需要以问题导向思维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中评社的数据新闻其实就是倾力预测与发现香港存在问题的新闻,如果无法掌握预测与发现问题的能力,所谓的数据话语权就是不牢靠的,是虚幻的。

  五、中评社数据新闻表达中要注意平衡的问题

  数据新闻的表达有特殊性,但是又有普遍性,所以需要注意平衡性。有专家指出:如何实现数据新闻关系的内在融合,以实现新闻客观性、真实性和具体性之人文内涵,必须澄清当下的混乱,包括:⑥

  1、重普遍性而轻个体性:大数据新闻从自然之物到文化之物的转化过程,实际上就是普遍性本质转化为个体性本质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重共同性到重特异性的转化过程。因此,对于大数据新闻中的人物或者事物,我们都既可以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和报道,也可以从人文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和报道。至于大数据如何推动社会进步,这种进步的速度有多快,或者进步的同时是否还会倒退,这些都取决于我们自己。

  专家的提醒很重要,中评社数据新闻如何在必须做到的普遍性基础上,也重视个体性,需要有实践创新。数据新闻会深入到规律,但是新的表现不可忽略,袛有规律,没有新的涵义,就与新闻擦肩而过了,就会变成数据论文、数据报告,而非数据新闻。所以,数据新闻的采集编写,必须由记者、分析员、工程师共同来承担。

  2、重关联性而轻因果性。研究者辨明因果关系并非来自统计,而是来自研究者的理论和假设。但是大数据分析更关注数据的相关性测量和商业应用价值。大数据是发现那些不能靠直觉发现的信息和知识,甚至是违背直觉的,有时候越是出乎意料可能越有商业价值。

  专家说得很对,在中评社的大数据系统分析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不懂得相关思维就掌握不了大数据的分析过程,没有因果思维就不容易辨识大数据的分析结果。所以,关联性与因果性都是需要平衡掌握的,缺一不可。要用相关思维去发现数据中新闻因素,而用因果思维去分析数据新闻的论点。

  3、重信号而轻噪声。大数据新闻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以预测未来事态。信息的指数型增长有时被人们视为万灵药,以至于人们根本分辨不清大数据中的信号和噪声。我们可能还会以对自己有利的方式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而这些方式很可能与这些数据(所代表)的客观现实不相吻合。数据驱动预测机制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一旦我们否认数据处理过程中存在着主观因素,失败的概率就会增加。

  专家指出的这种危险性,中评社已经有了很好的解决方法。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不是以数据为唯一的,而是特别重视智库的理论研究与大数据的结合,也就是人脑与电脑相结合,用人脑去发现噪音,以利大数据回避噪音的干扰。比如在香港的社交媒体中,激进者占据大多数空间,稳健者甚少发言,这就出现了噪音太大的问题,如果不能够用智库研究的方式来指导而回避噪音,数据新闻就会被噪音干扰。 

  4、用事实说话和用数据说话。大数据时代既要用事实说话,也要用数据说话,这句话是没错,但关键在于应该说清楚用事实说话是用具体的、抽样的个体性事实说话,而用数据说话是用抽象的、普遍性规律说话。前者是必然的理由,后者具有或然性。因为大数据样本不仅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分析,它们往往还包含被抽样的所有个体的许多不同信息,从统计学的角度讲,这意味着这些样本是“高维的”。更多的维度增加了发现欺骗性关联的风险。因此,用数据说话是媒体在大数据时代展现权威性、公信力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专家的看法非常正确,中评社的数据新闻当然是要用数据说话,但是要特别重视的是,数据不是抽离事实的,数据是用来说明事实的。新闻事实是一般事实中具有特殊素质的一种事实,即指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袛有那些新近发生的,能够引起普遍兴趣的新鲜的事实,才能够成为新闻事实。数据新闻的数据一样要凸显于新闻事实的价值,其未必是最新鲜的个体新闻事件,但必须是最新受关注的综合舆论热点。

  5、重传者分析而轻受众理解。时下西方媒体惯常于通过对数据挖掘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通过仔细分析大量数据来揭示有意义的新的关系、趋势和模式,这些发现的所谓常规新闻中不能体现的逻辑,真的能帮助读者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解读吗?而大数据新闻因为过多的强调非结构化序列的连续性而割裂新闻事件历史意义的非连续性传承,从而使得新闻历史意义空洞化,从而加大其随机性定义生成的可能性,使得新闻总体上缺乏历史必然性的观照。

  专家的提醒非常有用,数据新闻需要分析师、工程师、记者的通力合作,传者的分量很重,但是,因为科技性太强,受众未必能够充分理解。这一点是中评社必须努力克服的问题,要在数据严谨表述的同时,运用好讲故事以及可视化方式的吸引受众方法,获得更多的受众认同,收获更广泛的传播效果。此外,数据新闻与多种新闻是组合体,是其中一分子,并不是唯有数据新闻一种而已,所以,数据新闻能够成为新闻事件历史意义的传承者之一,而非割裂者。

  六、中评社的数据智媒新概念

  中国评论通讯社是在2005年6月3日正式成立并开播的,当时是全球第一家宣布自己是网络通讯社的网络新闻媒体,传统的新闻思维方式与最新的网络通讯技术相结合,一时风头无两,独领风骚10多年。展望未来,中评社要更上一层楼,就必须全力构建大数据智慧媒体的概念。未来媒体是建立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虚拟技术等各类新技术之上的,是高度智能化的新形态媒体。中评社坚守新闻媒体的阵地,但是务必成为大数据智慧媒体中的一员,这样才能一直走在时代的前面,不被时代所淘汰。

  什么才是大数据智慧媒体?首先要清楚认知的是何为智慧媒体。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杨昆对智慧媒体的定义内涵、细分应用、产业发展等有独到的研究。杨昆认为,智慧媒体指“在数字化媒体、网络化媒体之后出现的媒体新形态”。作为媒体的新业态,智慧媒体将能够主动发现和自主识别目标受众,根据受众状态、行为、环境、偏好和价值观等多个维度迅速判别受众的实时需求,并自动调用媒体生产与运行的全要素,进行精准内容生产与有效全程传播。智慧媒体高度依赖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通信技术和机器感知、存储、计算等核心能力的提升,将会在“万物互联”空间中实现自我分析、判断、演进。⑦杨昆的上述定义,十分有价值,应该是中评社的大数据智慧媒体的重要发展目标与内涵。 

  中评社的大数据智慧媒体概念也可以简称为数据智媒,无论今后的科学技术如何发展,智慧媒体的概念与内涵如何进化,中评社的数据智媒有三个基本的原则是不可以放弃的。

  第一,数据技术要为新闻传播服务,新闻是根本,没有新闻传播的作用,就失去了新闻媒体的应有价值。未来的数据技术发展变化可能是我们今天想象不出来的,但是必然会更加有利于新闻的传播。中评社是以新闻立社的,在充分利用数据技术的同时,最大的责任就是与时代同步,成为日日新、时时新,走在潮流前面的新闻媒体。

  第二,大数据是核心,数据新闻是特征,在大数据基础上必须做到数据赋能与数据增值,这是中评社数据智媒的主要追求。在新闻传播方面,数据赋能之能,是数据新闻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由“数据+算力+算法”定义的智能化决策、智能化运行的新传播形态,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大特征。而数据增值,则体现在新闻传播中大数据的政治价值与经济价值的不断积累。

  第三,智能+智慧+智库=中评社的数据智媒,中评社的数据智媒与智库媒体概念是互为依存、互为补充、互相提升的关系。中评社24年来的发展史,是以概念起家,以实践促进发展的。从网络通讯社到两岸共同媒体,再到智库媒体等概念的成功实施,为今后全面构建中评社的数据智媒概念打下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注释:

  ①《沈浩:数据驱动新闻生产未来》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17年8月28日 作者:沈浩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②《从“可视化”到“数据叙事”以英国数据新闻理念变迁看数据新闻教育的未来走向》2019年9月3日,来源:人民网 作者:栾轶玫何雅妍

  ③《数据新闻:舆论引导方式的创新》来源:《今传媒》2015年第7期作者:孙莹

  ④《掌握文化产业“数据话语权”》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3年1月8日作者:胡惠林

  ⑤《数据新闻是关于预测与发现的新闻——〈预测与发现:数据新闻理论与实践>读后》2020年5月7日来源:人民网作者:张昆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特聘教授

  ⑥《反思大数据新闻的思维逻辑》2015年9月8日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胡华涛岭南师范学院

  ⑦《未来已来,智慧为媒体赋能》2019年9月26日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1年7月号,总第283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