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0月15日电/据人民日报评论报道,“中国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郑重宣布中国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务实举措,充分展示了中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和务实行动,为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注入了强大正能量。
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国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下大气力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引领世界发展潮流,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取得显着成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日臻完善、监管机制不断加强、基础能力大幅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挑战作出新贡献。习近平主席指出:“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同时,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中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
2020年,习近平主席正式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在这次主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国将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第一期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的项目已于近期有序开工。”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特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展望未来,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将始终做万物和谐美丽家园的维护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不断开创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为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