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沙利文模型”与美国的对华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22-02-08 00:16:24


  中评社╱题:“沙利文模型”与美国的对华政策 作者:刘澜昌(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

  【摘要】沙利文在进入拜登政府之前,就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过两篇重要文章:《没有灾难的竞争——美国怎样与中国挑战和共存》和《中国走向全球霸权的两条道路》,他对中国和中美关系的基本看法和主张被概括为:沙利文模型。其核心一是要恢复和重建“反华联盟”,共同对付中国。二是要共存(existence),保持在有利于美国利益和价值观条件下的清晰共存的稳定状态。以“共存”为基点,展开对中国的挑战与合作,可以说这是他与特朗普政府的重要区别。三是美国应当保持对中国可持续的军事威慑力,同时加强危机管控,“护栏”一词由此而生。四是美国要保持科技领先优势。

  2021年11月中,在中美元首视频会晤中,美国总统拜登作了“四不”承诺: 美方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美国政府致力于奉行长期一贯的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但是,事后拜登食言的事一个接一个,尤其是依然继续组织和强化“反华”同盟,且继续打“台湾牌”,“以台制华” 。不过,也可以看到拜登政府上台十个多月,对华政策有一个变化的轨迹,那就是从继续特朗普的极限施压,转为玩“两面手法” ,在设置“护栏” 下向中国多方面挑衅,在不引发激烈冲突下最大限度阻拦中国发展,谋求美国的最大利益。

  陪同拜登会谈的美方代表,有国务卿布林肯、白宫安全顾问沙利文、印太事务官坎贝尔以及财政部长耶伦,不过最主要的导演是沙利文,其他人都是配角。笔者还认为,更重要的是,当下主导拜登对华政策的也是沙利文,而不是布林肯。首先,是沙利文出面与中方中央外事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协调这次视像峰会。其次,峰会完后,美方出来作评价的也是沙利文。再次,沙利文在会后发言中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那就是为了这次峰会,拜登团队以10个月时间“塑造战略环境”。最后,拜登及其他美国官员的发言基调,都可以从“沙利文模型”中找到来源。

  一、“沙利文模型”

  笔者认为,沙利文要比布林肯和坎贝尔身段柔软得多,也看得远些。而且,他善变,在2021年初阿拉斯加会谈他就说美国可以改正特朗普的错误。而事实上,他也从阿拉斯加会谈“从实力出发”的嚣张口径作出适当调整,而目前突出的是“两面手法”,公开承诺是一套实际行动又是另一套,且设置“护栏”。笔者感到,这是他的厉害之处,他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博弈的美方要角,也将是中国未来的重要的对手,不要小觑他,相反要研究他。

  拜登“四不”话音刚落,食言的事就一个接一个被全球见证。首先,策划菲律宾在仁爱礁闹事,想不经过中方批准就给坐滩菲方破船上的士兵补给,中方海警船理所当然要拦截。美国马上接话,说要动用“美菲协防条约”,美国国防部长奥斯丁特地与菲律宾防长洛伦扎纳通电话,重申美国对菲律宾的防卫承诺。接着,又要拉台湾参加所谓的世界“民主大会”,并且邀请逃窜海外的“港独”分子罗冠聪与会。再就是,策划小小的立陶宛做反华急先锋,既允设“台湾办事处”,搞“一中一台”,然后给予6亿美元出口信贷奖赏,还拉其入“印太经济架构”,与中国主导的RCEP玩对抗。很明显,拜登政府承诺“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实际是相反。

  拜登政府目前的“两面手法”,事实上可以找到来源。

  美国白宫安全顾问,其正式称谓为“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是总统行政办公室里在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方面的独立顾问,通常被视为总统的主要心腹之一。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都曾经是这一角色,在主导中美关系上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拜登作为奥巴马的副总统时,沙利文曾任他的国家安全顾问,有相当亲密的关系。如今才45岁的沙利文,也是拜登政府最年轻的国家安全官员,被拜登称为“一代人中仅有的智者”。沙利文在进入拜登政府之前,就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过两篇重要文章:《没有灾难的竞争——美国怎样与中国挑战和共存》和《中国走向全球霸权的两条道路》,他对中国和中美关系的基本看法和主张被概括为:沙利文模型。

  第一、针对特朗普的“退群”,沙利文认为,要恢复和重建“反华联盟”,共同对付中国。沙利文认为,美国之所以能在战后成为世界领袖,有一个重要的关键因素,即美国在全球所建立的同盟国关系,这恰恰是中国的弱点。“美国的任何战略都必须从其盟友开始”。

  第二、沙利文给出了一个新词——existence共存,保持在有利于美国利益和价值观条件下的清晰共存的稳定状态(a steady state of clear-eyed coexistence on terms favorable to U.S. interests and values.)以“共存”为基点,展开对中国的挑战与合作,可以说这是他与特朗普政府的重要区别。他认为,尽管中美之间有许多分歧,但是互相都得承认另一个大国的存在,美国的目标应该是在军事、经济、政治和全球治理这四个关键领域和中国建立有力的共存条件,在不引发类似美苏对抗的情况下,确保美国的利益。许多跨国挑战如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经济危机、核扩散、全球流行病等,需要某种程度的共同努力,这一合作的必要性在冷战中几乎没有什么相似之处。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在转变特朗普对华贸易战策略的演说中,也用了“持久的共存”这个词。说,美国不追求与中国产业链“脱钩”,反而是要“再挂钩”,且双边的经济会“持久的共存”。显然,这源自沙利文模型。

  第三、美国应当保持对中国可持续的军事威慑力,同时加强危机管控。沙利文指出,在印太地区至少有四个潜在热点:南海、东海、台湾海峡和朝鲜半岛,风险最大是台海和南海。双方都不希望发生冲突,但紧张局势正在加剧,华盛顿担心中国正试图把美国军队赶出西太平洋,而北京担心美国正试图遏制中国。印太地区两国军队的共存不应被视为不可能。沙利文认为,即使作为冷战的对手,美国和苏联也协同努力减少意外碰撞升级为核战争的风险,他们建立了军事热线,制定了行为守则,并签署了军备控制协定。而美国和中国缺乏管理危机的类似工具,两国都需要至少与《美国—苏联海上事故协议》一样的“护栏”。

  事实上,拜登政府的“护栏”说,也来自于此。2021年7月,美国的副国务卿舍曼到天津会中国外交部领导王毅和谢峰前,也提出了“护栏” 这个词。她说,要给中美关系安装“护栏”。

  第四、美国要保持科技领先优势。沙利文指出,和美苏的军事对抗不一样,中美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在经济领域。美国和中国之间新出现的大国竞争的输赢,最终将取决于两国如何有效地管理本国经济和塑造全球经济。

  第五、配合重组反华联盟,他认为美国应当加大价值观输出力度,集中精力促进这些价值观的吸引力,不是要直接反中,而是支持民主。拜登政府积极策划的“民主大会”,也可以说是沙利文这一策略的落实。

  第六、在台湾问题上,鉴于所涉及的历史复杂性,美国不单方面改变现状的默认承诺也许是最好的。在这个中美最敏感的问题上,沙利文没有详细展开他的想法,而事实上,笔者认为拜登政府里有不同意见,或者说有鹰鸽之分。

  2021年9月1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拜登第二次通电话,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广泛的战略性沟通和交流”。拜登事后透露,通话时谈到双方须确保竞争不演变成冲突,也谈过台湾问题,美国同意遵守对“一个中国原则” 的承诺。但是,就在沙利文安排拜登和中国领导人第二次通话之前,竟传出台湾驻美机构名称要改,要突出“台湾”二字,藉此来凸显美台关系提升。但是,后来还是叫停了。这明显是与中美领导人第二次通话的气氛相违背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