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目前香港深受新冠疫情困扰,请问财政预算将如何支持香港在未来战胜疫情?第二个问题,二○二一/二二年度香港的财政状况较为理想,在特区政府收入增多的背景下,如何看待特区政府在财政上的可持续性?谢谢。
财政司司长:我们在《财政预算案》中准备了500至600亿元打“抗疫战”,我们是充满信心的,在中央的关怀、指导下,现在香港特区不管是政府或社会各界都团结一起,把这个作为首要任务。从资源上,我已经知道不同的政策局有什么需求,不管是兴建抗疫设施或购买材料和用品,我们全都已准备好,若下一步仍有需要,为了战胜疫情,我们可以在资源方面全力支持,这是第一点。第二点,特区政府的财政,我们估计今年即二○二二/二三年度难免会有赤字,一方面是由于抗击疫情用钱不少,另一方面,一些一次性的措施——如消费券计划及其他——额度也不小,这两项加起来便会令二○二二/二三年度出现赤字。至于往后,我们是这样想的,只要总结经验,把抗疫工作做好,若疫情不再发生,我们便可节省在防疫抗疫方面的开支,同时经济恢复和税收各方面亦会比较好。在这份预算案之前,我们在这两年多投放于防疫抗疫工作的支出已逾4,600亿元,当中逾2,000亿元用作“防疫抗疫基金”,而之前两个年度的预算案均投放逾1,000亿元推出措施,因此管控疫情、遏止和稳住疫情是头等大事,对我们来说,若能做好这一块,已经可以节省很多开支。
另一方面,我们也测算了这两年的疫情对经济增长造成的影响。粗略估计,在二○二○年,疫情对本地生产总值的打击大概是2,000多亿元,去年则为大概1,000多亿元,这一波疫情的打击相信也不小。所以,第一,要遏止疫情,要稳住社会;第二,香港的韧性(resilience)很强,去年六、七月疫情受控后,整个消费市道就活起来,经济气氛亦转好,私人投资增加了10.1%,所以如果我们把这方面处理好,其实香港这个地方的底蕴很深、很厚,有力量。同时,在国家发展中亦为香港定了方位和方向,往后不管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或是在“八个中心”领域的发展,我们投放资源,大力推动,亦会对我们的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促动作用,而这对我们的税收亦会有帮助。我们现时的测算是下年度,即二○二二/二三年度会有大概数百亿元赤字,到后年应该会平衡,在往后的年度,我们应该开始会有盈余。同时,我们一方面仍需谨慎控制开支,应该花钱的便花钱,否则便要小心;另一方面要增加收入,刚才提及若在香港执行全球最低有效税率,从二○二四/二五年度开始,估计每年能为我们带来150亿元收入。另外,修改差饷制度亦可为我们带来一定的收益。总的来说,在这个基础下,我们对前景还是比较乐观,对我们的财政状况还是比较有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