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就业结构高级化。据台湾数字经济发展部门调查,2021年人力资源服务业产值约为4534亿元,2022年则暴增至5235亿元,年增长率高达15.46%。在当前产业智能化的驱动下,台湾高科技岗位数量显着增加。从2020年5月的1.9万个工作机会增至2022年的3.3万个,并预计到2025年,台湾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增加30%以上,且需求岗位主要集中于人工智能工程师、数据科学家和机器学习专家等。为了推动台湾智能产业转型发展并填补人才缺口,奇美实业、台塑、英业达集团、义隆电子、联发科技、友达光电等知名企业向台湾科技生态发展公益基金会各捐赠台币3000万元,共同成立台湾人工智能培训学校。该学校开班短短八个月便在台北、台中、新竹等地培训超过2200人。与此同时,就业市场的低技能劳动力占比逐年降低,自2005年以来下降了16.07个百分点,就业结构正逐步向高技能为主转变。
二是收入水平高级化。人工智能领域的高技能岗位薪资普遍高于传统行业,普通员工通过智能化培训可实现10%-15%的薪水涨幅。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企业的应用,企业效率的提升也有望带动员工收入的增加。例如,广达电脑作为全球笔电代工的领军企业,在人工智能热潮下生产的高端伺服器可用于处理大型语言模型数据,使得公司股价和利润大幅上升,员工也因此受益。据瑞银2024年全球财富报告预测,在半导体产业成长的推动下,台湾“百万富翁”的人数预计将从2023年的79万人增至116万人,增幅高达46.8%,这一增长率在列入统计的56个国家及地区中高居首位。此外,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推动力使得多年来薪资成长缓慢的基层服务业工资也大幅上升,其中,酒店和餐饮业的薪资上涨了5.5%,增幅超过了所有行业的平均水平,且为十多年来的最大增幅。
三、台湾人工智能发展的困难与挑战
尽管台湾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但仍面临内外双重风险与挑战。当前,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尤其是美国滥施“长臂管辖”政策企图割裂两岸人工智能合作。加之台湾内部需求疲弱、投资活动低迷、高技能人才断档等问题,缺乏适于人工智能发展的良好环境,创新突破和国际化拓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一)需求疲弱掣肘人工智能国际化拓展
台湾经济形态呈现浅碟形特征,其内需市场相对较小,经济规模有限,导致对外贸易依存度极高(2023年对外贸易依存度达到109.85%),意味着台湾的经济状况与外部经贸环境紧密相连。近年来,受国际局势动荡影响,台湾消费需求持续疲软,岛内市场活力明显下降,投资活动也趋于低迷。自2018年起,台湾地区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首次超过14%,正式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同时,生育率持续下降,2010年降至0.895的历史低点。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趋势进一步削弱了台湾内需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不足。对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而言,内需不足限制了其市场规模的扩大,难以在国际上形成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