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门课的选课人数达到上限了,您看还能再增加人数吗?”每逢选课周期,总有同学询问。
为何一所工科院校要开设非遗相关课程?说起来有点偶然。一天,课程组梁晓雅老师得到一个掐丝珐琅发卡,眼前浮现出一幅美轮美奂、线条清晰的图案,随即向课程组负责人吕冰老师道出自己的“惊喜发现”:“这不就是我每天上课画的平面图吗?”这让正苦恼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实践课堂的吕冰老师有了主意——掐丝珐琅与工程实践课程建设有着良好的切入点。
课程组确立“智能继承文化、跨界同求艺术、工程塑造价值”的现代工程教育理念,希望通过掐丝珐琅课程让学校工科生接受更多艺术的熏陶、提高人文素养。2017年秋季学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掐丝珐琅的设计与制作”课程首次亮相,选课人数迅速爆满,此后每年都保持这种状态。
现在,在学校实践训练中心总能看到这么一堂“奇怪”的课:学生们穿着汉服,跟着老师学习掐丝珐琅的历史;通过造型设计技术,设计三维珐琅文创作品;穿梭在数控机床、激光切割机、3D打印设备、PCB制板机之间,一丝不苟地制作珐琅图案;采用计算机编程语言,让珐琅文创作品展示出现代与传统融合之美……
我想,对于我们这所培养飞行器设计人才的高校而言,开设这样的选修课,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掌握的审美意识与工程能力,肯定会对他们今后设计飞行器有所启发,能让他们设计出拥有更多中国元素、兼具科技和美感的飞行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