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共方面,基于民进党不承认“九二共识”的基本原则,党对党的交流无法推动,虽然在“相互依存”方面,民进党也承认与中国交流的必要性,强调:“两岸经济应该持续往来,更要保持差异与技术领先的经济发展策略,以确保台湾经济的主体与优势性;针对不同的利益,政府要平衡兼顾,要为台商与本地企业争取公平的竞争环境,更要保护两岸经贸往来下的受害者。”但是,要建立“同质性”与“共同命运”有其困难性,某种程度民进党将中国人与台湾人进行政治性切割,强调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相容性,适度的图显出台湾的主体性。
在“自我约束”方面,未来如果民进党再度执政,在两岸关系方面的论述是其最大挑战。蔡英文此次提出“维持现状”说,还是被批判为“模糊说”,内涵不清楚,如何“维持”?有待其进一步说明,大体上,呈现出民进党对于未来两岸关系的重视程度,不仅要“安好”中国,还要“交心”美国,还要以台湾多数民意为依归,出现如何够平衡双重美中两强“扈从”的战略困境。
2.和平发展:从国内、两岸到区域国家
目前两岸关系发展,既然已经被定性为“和平发展”,就应该是一个“全面性”,而非仅局限在国共“集体身份”架构下的两岸“和平发展”, 一言之,两岸的和平发展既有外在的制约因素(东亚战略格局下美国与日本等大国因素),又有各自内部因素(台湾的政党互动与选举考量、中国方面则是总体国家安全思考下的政治安全议题),不能再从台海的两个“三角”:“大三角”(美中台)与“小三角”(国、民、共党)各自分立,而是两岸如何互为“主体性”的考虑其间相互的影响性,以增进两岸在区域与全球的最大安全利益。
3.未来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具体战略思维
首先,关于“和平发展”的概念与意涵,两岸应该有一些共通的“理念”与“价值”,“和平”不仅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追求的“途径”,而“发展”不仅是经济上的概念,包括其他非经济层面的发展,更是国家整体安全的目标所在。两岸要共同追求“和平发展”应该有阶段性考量,如何近程:“和平交往”、中程:“和平共处”,到远程目标:“和平融合”,存在许多想像空间。
其次,何种议题牵涉两岸的“和平发展”,两岸有关智库与学界应该加以思考,在“维持现状”方面,如何从国际政治与国际法角度思考“现状”的涵意,如何处理“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连结性问题。又例如“南海议题”涉及岛屿主权,两岸曾有共同研究,但如何扩大其后续研究成果,“9段线”与“11段线”如何战略解读?从实质层面,再加上官方与产业界资源开发合作,成为未来两岸合作的新利基。
|